「全盛時期營收相當於一家百貨公司」南一書局第三代接班 蘇偉銓要做教育界UBER

企業人物

「我生了4個小孩,自己的產業自己救。」南一書局總經理蘇偉銓笑著說。

「南一書局」這四個字,陪過很多人的青春年少時光,如果你在台灣讀過國中、高中,一定聽過、看過、寫過南一書局的參考書。

早期,台灣每年出生人口還有約40萬,但是隨著現代人不婚不生小孩越來越少,今年的新生兒可能不到16萬,少子化議題讓教育產業愈來愈辛苦;除了教科書、習作,還要走向電子書、數位媒體,開發成本愈來愈高,走過一甲子的南一書局,該怎麼辦?

南一書局於1953年成立,前身是法輪書局,因為蘇偉銓的爺爺蘇紹典篤信佛教,當時還一度是佛教書籍在南台灣的重要流通地。

編輯部從3人到9百人,南一書局見證台灣教育改革

到了1968年,政府推動國民義務教育,適逢戰後嬰兒潮,發現家長相當注重教育,認為教育是脫貧的方式,於是從書店跨入出版,最後跳進教科書,編輯部從當初3個人,到現在已有300人;更為了因應新課綱,全公司員工有900多人。目前是國小參考書三強之一,高中參考書也是前五大。

蘇偉銓透露,南一早期本來也要朝向連鎖書店發展,父親蘇建中看到教育部開放中小學教科書民間審定本,因此取消連鎖書店計畫轉而跨入出版社;蘇偉銓的二姑廖蘇西姿與先生廖俊榮成立新學友書局,把連鎖書店發揚光大。

一路走來,南一書局經歷幾次課綱教改。從1968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一元化到1994年課程標準,2004九年一貫課程、進入一綱多本多元化教育,再到2019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適性教育,南一也見證了台灣教育的改革。

全盛時期,書局營業額相當於一家百貨公司

蘇偉銓是第三代,回憶國小時,南一書局就是一個三層樓的門市,「在誠品出來以前,是台南學生很喜歡來的地方,每到聖誕節,店裡的大人就會扮聖誕老公公,我就是旁邊負責搖鈴鐺的。到了國中、高中,我面對的就是寫不完的參考書和考卷。」

「以前聽我爸說,書局的鼎盛時期,北門路小小的,堆滿了腳踏車與機車,擠滿了人,要結帳都是把錢傳進去。」全盛時期南一書局的營業額,相當於當地一家百貨公司的營業額。

蘇偉銓說,現在一本參考書可以賣到3至4萬本就非常厲害,早期暢銷書一本書賣個十幾到二十萬是很平常的事。現在孩子看書比例降低,以前要買好幾本自修、講義與考卷,現在多到補習班上課,家長雙薪比例高,走向少子化,都讓學習方式改變。

第三代朝數位化、多元化發展

2003年蘇偉銓自美國求學回台,進入南一從業務單位做起,再轉到企劃端,13年後升任總經理,掌舵超過60年的老公司,當時也遇到很大衝擊。少子化與學習型態改變,如果不轉型,營業額會降低,蘇偉銓開始思考往數位化、多元化轉型,當然也面臨很多質疑與挑戰,例如「數位化做這麼好,平面都不用賣了!」「數位真的能賺錢嗎?不都是免費的、只是教科書的配套?」

南一去年營收超過十億元,蘇偉銓說,出版社屬於勞力密集產業,獲利不多,轉型是必要的,數位也必須投資。很多人說台灣的教育不能做,不如退出。「但我很愛教育,教育就像紡織業一樣,沒有夕陽產業。我爺爺常說,教育是一個不會損人的事,不論怎麼做都是好事。」

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

南一的理念就是要因材施教。蘇偉銓坦言,對教育的熱忱,很大部分來自於對自己孩子的觀察。「自己有孩子之後,知道每個小孩個性不一樣。我們直覺認為 孩子閱讀量高,就會寫作,但是我其中一個小孩就不是這樣,教材確實是可以影響一個小孩。」

蘇偉銓認為,南一在新課綱扮演的角色,一方面協助老師快速適應,做了很多配套,一方面幫助陪伴學生,讓課綱確實落實到第一線。如果配套做的不夠多,導致落實產生很多困難,大家就會質疑教改到底是對是錯?「對我來說,教改沒有對跟錯,如何落實與執行才是關鍵。108新課綱是對的,因為未來要素養,不是死背。」

南一在數位課程也隨著時序演進,從影片、動畫製作、真人教學,現在走到一對一線上家教。蘇偉銓說,很多補習班就是把學校上課的課程再上一次,很多小孩害羞,到補習班一樣不敢問,家教太貴又負擔不起。現在孩子上的課程已經趨向多元化,我們一堂課25分鐘,類似UBER EDUCATION,就像UBER有不同車子可以選擇。」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