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疫苗沸沸揚揚,不少投資人也表示也參與其中,買了聯亞股票,討論熱烈。殊不知此聯亞非彼聯亞,有掛牌的聯亞是國內光通訊大廠,主要從事磊晶片生產,跟疫苗一點關係也沒有;而國內疫苗大廠聯亞生技,其實股票根本沒有上市櫃!不少網友也發言表示,真的看錯、買錯。
國產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解盲階段,聯亞生技預計6月底前申請緊急授權(EUA),8日先完成3000多名核心受試者的血液樣本採集,將送至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抗體反應、安全性等檢查,估計兩周後就會有結果。
聯亞生技將赴印度做第三期
而首批將交付政府的28萬劑疫苗已生產完成,8日移至桃園龜山物流中心進行外倉保存,解盲、量產同步進行。
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也表示,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預計6月中整理完試驗數據後,月底提出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EUA),若順利可在7月中取得 EUA,除可開始供應疫苗,也將在印度啟動三期試驗。
當各界在熱烈討論高端疫苗的同時,另一個國產疫苗廠商聯亞生技始終帶著神秘面紗,到底這是家什麼樣的公司?被背景是什麼?都令外界相當好奇。
國發基金、台糖、耀華玻璃都是大股東
聯亞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王長怡畢業於台大化學系,在台大完成學業後到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取得生化與免疫學博士學位,28歲就進入全美最大的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成為該中心最年輕實驗室主任。1985年她來到紐約長島創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原可以在美國好好發展事業,但當時工業局長尹啟銘一通電話,改變了她。
1998年,王長怡受到經濟部邀請,回台灣與當時的行政院開發基金(現在為國發基金)合資成立聯亞生技。那時候王長怡在美國做研發,有技術在那裡,且已是生技界有名傑出人士,不過當時台灣可說是生技沙漠,沒人才,也沒制度,她願回台灣投資生技產業,並不容易。
從股東結構來看,聯亞生技目前最大股東是UBI(紐約長島創聯合生物醫學公司)持股6成,國發基金持股20%、台糖持股10%及耀華玻璃持股10%,官股合計占4成。換句話說,聯亞生技最主要股東只有兩個,一個是UBI(持股60%),另外就是官股(40%)。
王長怡遇到伯樂王瑞瑜,台塑集團投入蛋白質領域
生技產業是個燒錢的產業,一個新藥的開發,投資的時間、資金難以計算,大股東如果口袋不夠深、沒有全力支持,恐怕無以為繼,但是在2012年,王長怡終於遇到了伯樂,那就是台塑生醫的王瑞瑜。
2012年,台塑旗下長庚團隊在一次機會下發現聯亞生技。那時候聯亞生技有個阿茲海默症治療性疫苗要做臨床二期,因二期須做很多核子醫學設計,聯亞要與這方面專家討論,故找到台塑。透過這次接觸,聯亞生技與台塑生醫有了最初步的接觸。
之後,長庚醫院醫師、醫學院教授及財務人員形成的顧問團隊十幾人,在2013年8月底進入聯亞生技做DD(淨值評估),兩個月後,王瑞瑜拍板了與聯亞的合作案,台塑集團正式跨入到蛋白質新藥領域。
目前聯亞生技旗下最重要的兩個子公司,就是聯合生物製藥(聯生藥)與聯亞藥業(聯亞藥),分別是2013年、2014年從聯亞旗下的事業部單獨切割出來,也都在獨立後隔年登錄興櫃,不過據傳由於和大陸事業有資金往來,原輔導券商辭任,雙雙在2019年撤櫃。
聯亞生技旗下聯生藥、聯亞藥,王瑞瑜都是第二大股東
聯亞生技旗下有這兩家最重要的子公司,這兩家子公司分別是聯亞藥及聯生藥。這兩家公司最大股東無庸置疑就是母公司聯亞生技,但是第二大股東都是王瑞瑜領軍的台塑生醫,王瑞瑜由於對領域完全不同的蛋白質新藥很有興趣,因此投資了這兩家公司。
其實,王瑞瑜會投資聯亞藥、聯生藥是有個小故事的,業界雖然都知道,台塑生醫主力在保健食品,但是一直很有企圖心的王瑞瑜,不認為生醫只是保健食品跟醫美,她一直想跨入生技新藥產業。
加上台塑生醫從長庚醫療體系端,發現到蛋白質抗體的藥物,大多是抗癌藥物,多具有標靶性,未來的成長空間很大,因此就鎖定蛋白質藥,而這也是王瑞瑜的台塑生醫跨入新藥領域的目標。
新冠疫苗母子公司分工:聯亞執行臨床,聯生藥做蛋白質原液,聯亞藥做疫苗後段
那麼到底聯亞生技的優勢是什麼?母公司與兩家子公司又在新冠疫苗中扮演什麼角色?其實聯亞集團在蛋白質藥領域已經耕耘很長一段時間,從製造來說,子公司聯生藥專門做蛋白質純化、生產製造,而門檻最高、最花時間的就是純化那一段。
聯生藥位於新竹湖口工業區的蛋白質藥廠,2017年完工,斥資15億台幣、8層樓高,是全台最大的蛋白質藥量產工廠。
三家公司分別將在美國、香港、台灣掛牌
這次受到矚目的新冠疫苗,子公司聯生藥負責蛋白質原液的生產,另一家子公司聯亞藥負責疫苗後段的調配、充填、包裝與出貨,母公司聯亞生技則負責執行臨床試驗。
在資本市場規劃方面,美國的UBI公司,透過新成立的COVAXX疫苗開發公司,將啟動那斯達克掛牌計畫。子公司聯生藥因公司登記在開曼群島,目前規畫到香港掛牌;另一家子公司聯亞藥預計在這個月送件申請興櫃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