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悄然無聲、一片雪白的南極,一位身高不到160 公分的台灣女性,頂著24 小時的夜色,在雪地中執行任務。杳無人跡的大地,唯有刺骨寒風及攝氏負40 度的低溫陪伴著她。儘管環境艱鉅,她依然專注地進行眼前的工作。她是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助理教授,也是台灣目前唯一一位在南極駐地研究超過一年的女性科學家⸺林映岑。
熱愛天文逐步追尋夢想
談起太空科學吸引自己之處,林映岑帶著興奮的眼神表示:「我從小就非常喜歡天文,能夠飛上太空的東西很酷啊!」由於這份熱情,有一大段時期,她最大的夢想是成為太空人,但因為近視的關係,逐漸將夢想轉向成為科學家而努力。因此,在申請大學時,她選擇了未來有機會研究太空科學的電機工程學系。
儘管後來在大學時並沒有觸及太空科學的課程,卻也因為大學時期到國外擔任交換學生,而有機會接觸到太空科學的研究領域,「所以我覺得每段歷程不管當下有沒有看到結果,後來回頭看往往都是很好的過程。」林映岑有感而發地說。
遠赴南極深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2019 年6 月17 日對林映岑來說是充滿驚喜的一天,在一場學術研討會裡,她應在美國求學時期的老師之邀,遠赴南極洲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 進行為期13 個月的光學雷達觀測。
在南極做研究,聽起來好像很浪漫,實際上卻不是件輕鬆的事,「很多人以為觀測只要一鍵按下去就沒事了。」林映岑解釋,每天進行觀測前,不僅要先在雪地中開著大台的皮卡,前往車程約15 分鐘的觀測小山丘,抵達後還需要進行將近2 個小時的前置作業;如果儀器故障,也要想辦法自己動手維修。此外,身形瘦小的她,更曾經被極地的強風颳倒,硬生生地撞上鐵欄杆,造成肋骨斷裂。即使如此,林映岑還是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
她也分享在南極遇見許多人,勇敢選擇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模式。有個朋友乍看是居無定所,但實際上卻把南極視為「家」,每半年會選定一個從未去過的國家生活,之後就會再回到南極;她也認識了願意花6 個月時間從墨西哥一路健行到加拿大邊境的人,看似過於漫長的旅程,是他選擇去感受生活的方式。對此她表示,一直以來她都覺得人生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在認識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後,讓她更深刻地體會到:「世人用來評估生活安穩的條件,比如說銀行存款多少、有沒有房子或車子,不應是衡量人生的標準。」
以實際行動取代自我懷疑
談到身為一位女性科學家所遇到的考驗,林映岑笑著表示,也許是幸運,又或許是因為她從來沒有為自己先貼上「女性」的標籤,因此回想起來,她從不覺得女性的身分讓她遇到什麼困境。另外,她也分享自己在遇到各種大小事時,通常不會將之視為「困難」,而是「挑戰」,並且主動捲起袖子處理眼前的問題。
她也鼓勵有志從事科學工作的女性:「做就對了,不要想太多!」特別是現在的社會正往更友善與開放的方向發展,只要不自我設限,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未來就會有更多好機會。
本文轉載自《台北畫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台北畫刊》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