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在8月8日正式落幕,但台灣民眾對於這次比賽,中華隊每位選手奮力一搏精神的感動、見證摘下12面獎牌榮耀的喜悅,仍持續延燒著。
對於台灣在這次奧運可圈可點的表現,「我覺得也跟整個社會的氛圍、對運動員照顧的重視有關,整個大環境都在改變。過去多場運動賽事在照護方面人力的不足,都可能是影響選手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現任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副主席復健科醫師、曾任3屆中華奧運代表團隊醫師,也是這次東京奧運醫療團召集人林瀛洲,在接受《信傳媒》視訊專訪時說道。
運動賽事總能激起民眾的熱情和展現愛國心,然而從過往的經驗也不難發現,不論是選手的職涯發展、台灣體壇資源是否有整合到位,似乎都隨著賽期結束的熱潮退去後,乏人問津。
同時身為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林瀛洲表示,「台灣目前遇到的狀況是,下一批選手的接棒,可能慢慢會出現斷層的問題。」投入運動醫學超過20年,林瀛洲從2001年北京世大運到現在,不只看到運動員多年來的努力,只為站上奧運殿堂上發光發熱幾分鐘,也看到這些選手在職涯發展過程的無奈。
究竟台灣運動產業發展該如何規劃,政策該如何制訂和落實,才能讓台灣體育界真正邁向國際發揚光大?
曾赴美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觀摩》台灣體壇缺乏「整合」
林瀛洲在2015年曾赴美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費雪訓練中心觀摩,問到那次參訪觀摩的衝擊和影響,台灣體育界未來可以如何借鏡?
他分享,「我想未來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很多民間單位、政府機關像是奧會都在做很多類似的事情,但我覺得有點各做各的,沒有整合在一起。」
林瀛洲提到,當時去美國考察觀察到一個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的醫師都是志工,他們訓練完後就回到美國各地,選手都可以隨時去找這些名單上的醫師尋求協助。」他描述,奧林匹克訓練中心會把運動員的相關資料登錄上傳到系統,「就可以把全國不管是運動科學、運動醫學相關人才的資料都彙整到一個平台,也可以互相交流。」
一段時間後,奧林匹克訓練中心會把這些資料拿出來檢視,看看近期每位醫師、選手狀況如何,以及資料是否需要更新,「我覺得這個對於運動政策或是運動傷害的預防、人才培育,都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林瀛洲表示,台灣國手的實力不輸國外,但需要的是資源和系統整合,才能把優勢發揚光大。
提到台灣目前運動產業的現況,以及這些運動員未來的職業生涯,政府是否有較好的規劃,或是對於台灣體育界發展的建議?
身為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林瀛洲心有所感地說,「我個人認為運動員的職涯規劃,可能是現在最重要的一環。」他認為奧運帶起國人對於體育的關注,當前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是整合現有資源,再看哪些不足之處需要補強。
他提到,假設運動員退役後有很好、可以繼續維生的方式,不管是當教練或是教一些基層的運動,甚至有些家庭願意花錢聘請這些運動員當教練,培養小孩運動,都會是很不錯的發展。
「國外有職業運動,但台灣在職業運動這塊發展得很慢,假如這些運動員有很好的職業,我相信未來家長就會願意送他的小孩去運動、甚至當運動員,也會讓整個運動環境活絡起來,就未必要靠政府花很多錢去栽培這些選手,因為基層運動員多起來,家長就會願意栽培,這是很重要的環節。」
不過林瀛洲也發現,自從2017年台北世大運舉辦之後,所有目光、焦點都轉移到這些運動員身上,「我覺得就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包括社會看運動員,或是運動員對自己的評價都不一樣了。」他觀察,過去大家對運動員的印象只停留在「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運動好、功課沒有很好,所以以前運動員面對社會這些眼光,可能沒有那麼多自信。」
「可以看到這些運動員現在上場走出來的自信,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樣了,我覺得這也是成績會好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參與過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國內外運動賽事,林瀛洲說,「以前他們可能會沒那麼有自信,甚至有點自卑,但自從那次之後我覺得他們的自信心提升很多,都可以很驕傲的走出去告訴人家:『我是運動員。』」
一路看著這些運動員的成長,以及社會看待運動員眼光的改變,林瀛洲話語中滿是感動和驕傲。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我想運動競技的成績提升,就是對民心士氣很大的鼓舞吧,這些運動員都變成偶像、多了很多粉絲,他們就會更有使命感,因為他知道這是國人的殷殷期盼,不是只為自己努力,不管是自信或是動機也都跟著提升。」林瀛洲分享。
「你看我們上屆里約奧運2016年,才拿了3面牌(1金2銅),亞運的成績也越來越好,到了這屆奧運,也只不過差一屆,拿了12面獎牌(2金4銀6銅)。所以其實是可以發展的,民氣可用,社會大環境會讓運動員更有信心、更有使命感努力去比賽。」
林瀛洲也感性說道,「說真的,我們要拿一塊奧運獎牌真的非常困難,像這次從開始比賽到最後幾乎每天都有獎牌,有時候一天還兩個,跟以前有很大的差別。」
憂選手接棒出現斷層...「不希望東奧成績成為絕響」
雖然已是大家心目中的「金牌推手」,林瀛洲對於台灣運動界下一步發展仍有擔憂和期許。
他提到選手接棒出現斷層的問題,「我們這次成績很好,但不希望是絕響,希望可以一屆一屆延續下去,接棒這次這麼好的成績,未來台灣就會是競技體育的強國了,這個也對整個社會的氛圍影響很大。」他指出,怎麼積極發掘一些未來優秀的運動員,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照護、平安健康的茁壯,是台灣體育界發展的重心。
「我現在是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的理事長,其實我們也致力於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可以更全面照顧到基層國家未來的運動員。」林瀛洲也提到,這次全民對奧運這麼多關注也有部分是因為疫情,「在這麼壓抑的狀況下,大家在家都悶壞了,所以我覺得運動是一個提升民心士氣很好的方式。」
至於對想投入運動醫學的醫師或照顧員,有什麼建議?
林瀛洲表示,現在願意投入運動醫學的醫師慢慢變多,但他認為深度還需要再加強,「能夠真的很了解運動的特質、專項,也可以給這些頂尖運動員比較好、較適合他們的建議,或是復健的計畫,可能都還需要扎根更深。」
對於台灣偏鄉地區運動資源,林瀛洲也認為目前還不太充足,不過他提到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也很關心這件事,「我們有跟宜蘭縣政府合作,長庚運動醫學團隊也開始做一些向下扎根的工作,花經費時間照顧一些國中、高中體育班的選手。」他也笑說,也許未來退休,會到其他縣市挖掘有潛力的明日之星運動員。
採訪的尾聲,林瀛洲分享,「一塊奧運獎牌背後真的非常不容易,這些事情就像是一塊塊拼圖要把它湊齊,才有能力讓這些選手站上奧運的頒獎台。」他也期許政府花更多心力,將資源做妥善的整合,才可以讓這些優秀的國手,在未來大大小小的運動賽事中,再次揚名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