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平安傳奇」,真的是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中學畢業的馬明哲可以從人事處司機一路坐到全中國最大金融集團董事長,平安集團及馬明哲之所以能夠持續壯大,除了背後綿密的政商關係,還有其他國家沒辦法與之比擬的中國龐大內需市場。
根據平安保險集團的財報,2019年底客戶數已正式達到2億人大關,等於每7個中國人就有一人是平安的客戶,但令馬明哲扼腕的是,新成長的數位金融業務,卻被對手搶先一步。
最想做個人數位金融,卻被馬雲、馬化騰搶先一步
在中國,馬明哲遇到馬雲阿里巴巴、馬化騰的騰訊的挑戰,阿里的支付寶搶先了數位金融的市場,微信的微信支付也占了一席之地,號稱擁有2億中國人客戶的平安始終落後,因此後來平安集團大力發展金融科技、AI金融等領域,企圖彎道超車,尤其螞蟻金服在美國上市後受挫,據傳馬明哲聞之大喜。
銀行保險本業以外,平安集團第一大轉投資、擴張產業要屬中國的房地產,除了自身投資的不動產、商業大樓,財報上沒有揭露轉投資不動產公司的真實效益。例如轉投資名單上有上海怡濱置業有限公司、廣州璟侖房地產開發、南京名萬置業有限公司、北京昭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武漢市地安君泰房地產開發。
轉投資多家地產公司,擁有超過1萬畝地開發權
平安官方的地產投資價值3.76兆人民幣,這次出事情的雄安新區投資案,就是平安集團轉投資的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今年8月,平安獲得批准收購新方正集團,根據方正集團第二大股東郭文貴的說法,平安因為這項併購將取得一萬畝、有開發執照的土地,以及在北京設立一萬張病床醫院的執照(吃下北大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平安集團第二大戰略性投資在醫療產業,在喊出「大金融資產」戰略之時,也同時喊出「大醫療健康產業」,平安的醫療布局一部分和「養老險」、「健康險」綁在一起,提供保戶住院養老服務,醫護的服務,在中國人口老化加速的情況之下,平安集團已經做好完整布局。
平安並轉投資醫療相關產業如中國中藥控股、平安健康醫療科技(簡稱「平安好醫生」,於港交所上市)、醫健通醫療健康科技管理、平安醫保科技等。其中「平安好醫生」推的AI醫療診斷服務已經拓展向海外,平安集團年報中稱印尼已經有1300萬個註冊用戶,這項服務還被軟銀的孫正義稱讚是全世界最先進的AI醫療服務。
三大子公司在美港上市,三度入股匯豐銀行成最大股東
從金融到醫療戰略,2017年到2020年,平安集團達到幾項關鍵成就,2017年12月正式入股匯豐銀行達5%;2018年再加碼持股匯豐銀行、同年平安好醫生在港股上市;2019年金融壹賬通在紐約交易所上市;2020年9月,加碼匯豐銀行3億人民幣,超越美系銀行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持股來到8%;同年11月陸金所在紐約交易所上市。
尤其陸金所的上市是在2020年美中貿易戰、脫鉤的惡劣情況下,令其他中國資本家吃驚,堪稱馬明哲在平安集團最大的成就。
平安集團的第三大策略投資在基礎建設,例如全球規模第二大的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京滬高鐵股權投資計劃、山西太長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江電力、雲南昆玉高速公路。
就在平安多家子公司順利上市之際,2020年7月,馬明哲卻離奇的宣布辭去平安保險集團CEO,那年8月,將近20個高階管理層主管辭職,當年10月中以後他的名字才出現在媒體報導上,但沒有頭銜,直到10月底新華社對他一篇正面的報導之後,11月他出現在媒體上的報導又自動恢復了「董事長」頭銜,當年財報上的董事長仍是馬明哲。
轉投資華夏幸福地產,卻發生神秘虧損事件
馬明哲去年閃辭再回朝,似乎暗示了今年的平安集團並不怎麼平安。6月國際媒體《路透社》報導平安第一季利潤下降 42.7%,為8年來最大單季獲利衰退幅度,官方表示因為冠狀病毒爆發擾亂了其業務。平安集團還說,受國內外資本市場「暴跌」的影響,投資收益下降60.1%至259.31億人民幣。
但8月就爆出平安集團轉投資的華夏幸福,今年上半年歸屬于股東的淨利潤為負94.8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56.37%,《路透社》在9月初報導平安集團遭到調查,雖然公司當局出面否認,但股價仍然大跌,而且事發至今,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仍未公開露面。
一位台灣金控高層表示,平安集團的模式不是一般西方金融機構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台灣的金融業可以照著做的,從各媒體報導看來,平安集團陷入倒閉危機,其實當年平安集團也差點被分拆,但這次最後的命運是安然度過?還是遭到分拆?還是倒閉?就得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