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屍期貨盤據 期交所延長交易拉成交量有用嗎?

股市投資

5月11日起,期貨交易所將延長交易時間到18個小時,並在5月15日發行美國道瓊指數期貨及美國S&P500指數期貨新商品,許多提貨商對這兩個商品充滿期待,而期交所也認為,此舉將增加期貨市場成交量。但亦有期貨商私底下表示,延長時間不會增加成交量,因為期貨市場上充斥太多僵屍期貨商品。

期交所董事長劉連煜日前表示,樂觀預估5月盤後交易上路後的成交量,包括台股期貨、小台指等延長交易時間到18個小時,再加上美國道瓊、標普500期貨推出,成交量能可增1∼3成。相較於證交所對台股低迷的成交量一籌莫展,期貨交易所則以引進美股產品及延長盤後交易時間來拉高成交量。

「以後盤後交易時間由下午3點到隔天早上5點,時間非常的長,幾乎一整天都在交易,會累死很多期貨商,但是沒有人交易的僵屍期貨,延長時間也不會有人交易。」一位不願具名的期貨商指出。

隔天5點收盤,期貨商喊累

從期貨交易所提供的2016年各商品的成交量指出,期貨市場每天的成交量當中,有93.4%來自於3檔跟台股有關的商品,分別是台股選擇權、台股期貨、小台指,平均每日貢獻92.5萬口交易量(平均每天交易總量為99萬口)。去年交易244天的十年期公債期貨以及櫃買選擇權的成交量是0,台灣50期貨的成交量平均每天只有1口。

2015年7月,中國的股票市場交易正夯,期交所宣布一口氣延長六擋陸股ETF的交易時間,事隔一年,除了深100ETF以外,剩下的5檔如FB上証、寶滬深、元上証等,今年1、2月每天的成交量大約100口,一個月下來總成交量約1700口到2800口,只剩投信在買賣,一般散戶根本不會去玩。

殭屍期貨,耗費市場資源

期貨商指出,更別說日均量看起來有4萬多張的股票期貨當中,許多個股期貨成交量幾乎為0。這次延長交易時間的外匯商品當中,美元兌人民幣選擇權去年平均每天只有成交76口,那麽交易時間延長到隔天清晨5點,對它的成交量真的會增加嗎?

一位期貨商無奈地說,問題是每次發行這種新產品的成本,大概是1到2億元,卻製造出一堆沒有人買的商品,期貨交易所還要讓這些僵屍期貨橫行到什麽時候,難道要靠它們來拉成交量嗎?他不解地說,「正當銀行業評估發現延長營業時間並不符合成本,打算收回的時候,期交所延長交易時間到底是為了什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