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流行,目前已超過2.4億人口感染、489萬人死亡,全球發生率超過3%,是台灣的45倍,死亡率為每10萬分之62,是台灣的18倍。
全世界各項NPI(非藥物介入措施)防疫策略的趨勢,包含學校關閉、工作場所關閉、取消公共活動、聚會限制、關閉公共運輸、封鎖、國內旅遊、國際旅遊及口罩配戴,發現除了口罩配戴及關閉公共運輸之外,其餘項目隨著疫苗施打率上升限制逐漸鬆綁。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指出,「台灣在還沒達到2劑疫苗覆蓋率一定的標準下,還是要維持口罩、社交距離、檢測和一定的防疫措施。」
究竟面對持續不斷的疫情,如何藉由疫苗及檢測的提升逐漸放寬各項NPI措施,達到與病毒共存的新生活常態?
全球約7成國家開放外國旅客入境觀光旅遊
陳秀熙指出,從各大洲NPI趨勢來看,各國入境限制逐漸鬆綁,6月時世界半數國家仍禁止部分或其他國家加入,至目前已超過2/3國家僅需陰性檢測結果或搭配入境檢疫隔離措施即可入境,也有部分國家已開放完整施打疫苗民眾入境免隔離檢疫。
台大公衛研究所博士生林庭瑀表示,美洲疫情的部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與疫苗施打率提高,美國當局宣布將於11月8日起全面解除已施打疫苗之外國旅客的旅遊限制,不再需要進行居家隔離,其中核准的疫苗廠牌包含輝瑞、莫德納、AZ、嬌生、科興與國藥,並開放混打疫苗者亦得入境。
在國際疫情與入境策略的部分,台大公衛研究所博士生任小萱指出,目前全球可分成四個不同等級,從最嚴格到最寬鬆分別是,禁止非本國入境、禁止某些國家入境、檢疫隔離措施(含2劑疫苗)及陰性檢測結果/2劑疫苗免隔離。
(更多國際疫情相關新聞:日本疫情快速降溫!公衛專家:因這「2大關鍵」...台灣可借鏡縮短隔離檢疫時間)
任小萱指出,各國在6月還是有14%的國家是屬最嚴格的禁止非本國籍入境,10月陸續開放後,禁止非本國籍入境的只剩下7%的國家,「像加拿大、俄羅斯跟阿根廷都已放寬限制。現在很多國家因為疫苗施打的涵蓋率都已提高,也都開放國境,不管是否仍要隔離,已經有約7成國家開放外國旅客入境觀光旅遊。」
秋冬確診數攀升!英國本土發現Delta+變種
在歐洲疫情部分,台大公衛研究所博士生范僑芯指出,歐盟及申根公約區國家提出包含台灣的16國安全旅遊名單,「在此建議下可入境歐洲,內部各國再因應該國防疫政策進行調整。」不過范僑芯也提到,各國普遍要求人民入境前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目前以通過歐洲EMA認證的疫苗為主(AZ、BNT、Moderna、嬌生)。
「其中西班牙與芬蘭,僅需在出發前上傳疫苗接種證明或陰性檢測資訊至該國網頁,即可不須額外現場檢測或居家隔離直接入境。而法國地區將各國依傳染風險進行分類,台灣屬於綠名單國家,只需出示接種證明或陰性檢測證明即可入境。」至於義大利的規定,范僑芯表示較為嚴格,需同時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及陰性檢測證明方可入境。
而在英國,范僑芯指出,完整接種EMA認證疫苗且來自非紅名單國家者可直接入境,若未完整接種則須具備陰性檢測報告並居隔10天其中搭配2次PCR檢測才可入境。至於疫情部分,進入秋冬英國的確診數略有攀升現象,然而死亡數仍低,「其中英國本土發現Delta+變種,新增Y145H突變位點,目前佔比約8%,仍須持續追蹤。」在推行疫苗施打方面,英國全人口完整接種率上升至73%,針對12-15歲青少年將開打1劑輝瑞疫苗,以避免感染後出現重症。
(更多秋冬健康相關新聞:陳松勇半夜掛急診》曾中風、罹糖尿病!日夜溫差大...慢性病友小心「這些警訊」)
澳洲及紐西蘭疫情上升!學者:跟放棄清零有關
在大洋洲的部分,公衛學者王威淳提到,「澳洲及紐西蘭疫情上升,跟放棄清零的策略有關。」他指出,本週澳洲及紐西蘭仍持續加速疫苗施打,儘管疫情仍然嚴峻,但澳洲因重症少搭配疫苗高接種率,新南威爾斯州(雪梨及坎培拉)已於上週解封,維多利亞州(墨爾本)也將在本週五解封,「不過澳洲仍在鎖國階段尚未開放旅客入境,目前僅新南威爾斯州宣布11月起開放接種兩劑疫苗之澳洲公民、永久居民及其直系親屬入境且有隔離豁免權,但仍須提交陰性檢測證明,而外籍旅客仍無法進入。」
而紐西蘭則是在放棄清零後,也透過大規模疫苗接種活動持續加入疫苗施打,期盼達9成疫苗接種得以解封。王威淳指出,「紐西蘭也宣布11月起開放17歲以上接種2劑疫苗之外籍旅客入境,認證疫苗包含我國高端疫苗及其他共22款疫苗,入境仍須提交陰性證明並入境後集中隔離14天。」
針對亞洲疫情,陳秀熙指出,亞洲入境規定漸放寬,但多數國家入境仍須隔離,像是日本、南韓、馬來西亞、越南及印度等國仍禁止一般旅客入境,然而一些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印尼及香港等已陸續允許外籍旅客完整施打2劑疫苗後,入境隔離可縮短至約5-7天,特別是泰國11月開始,來自低風險國家旅客,只要完整接種疫苗入境泰國即不需隔離,但仍需於出發即抵達後做PCR檢測。王威淳也針對台灣旅客入境各國的限制整理成一張表格。
青少年打mRNA疫苗恐心肌炎?各國這樣因應
針對施打疫苗後免疫保護力變化,為了解施打mRNA疫苗(輝瑞、莫德納)兩劑與載體疫苗(嬌生)一劑疫苗,注射後分別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是否隨時間而產生差異,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思涵引述一篇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美國研究,研究是以61名完整接種疫苗的參與者,進行抗體濃度消長分析。
「結果顯示,莫德納中和抗體濃度較輝瑞高,接種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後抗體反應會快速飆升,6個月後則急遽下降,8個月後持續下降但維持一定濃度;反觀嬌生疫苗,施打嬌生疫苗後抗體反應雖較低,8個月後抗體較其他疫苗下降幅度較小、較為穩定。」廖思涵進一步指出,研究也針對T細胞濃度進行分析,「發現3種疫苗在8個月內都能維持一定程度之T細胞反應,唯BNT疫苗之CD8+T細胞反應於施打疫苗後6個月最高,顯示反應濃度較其他疫苗高。」
另外,由於目前世界各國擔憂第二劑mRNA疫苗造成青少年心肌炎風險,廖思涵指出,近日各國也紛紛有相關的指引,「如香港建議12-17歲青少年改施打一劑BNT,瑞典則是暫停30歲以下民眾接種莫德納,北歐其他國家自10月6日起也紛紛跟進,如芬蘭停止30歲以下男性施打莫德納、丹麥停止18歲以下民眾接種莫德納;與挪威建議30歲以下男性打BN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