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環團的訴求,民進黨仍是原地踏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在群賢樓前重複說著。去年3月廢核遊行時蔡政府還沒正式上台,國會議員也才剛上任,如今過了1年,非核家園的時程、核四封存問題都未說明白,又爆發欲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的爭議。

民進黨原地踏步
自2011年福島核災之後,民眾反核聲浪越來越大,至2013年人數到達最高峰,北中南東各地都有活動,總共有22萬人走上街頭。2016年政黨輪替之後的第一次反核大遊行,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都有組隊參加,也都承諾「非核家園」,但現在大家只知道「2025非核家園」,詳細的時程都沒有規劃。
今年遊行將以「非核低碳,永續能源」做為主題,要求民進黨提出具體規劃時程。人民對空汙越來越有感,然而核電與燃煤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喊出第三個選項「節能」,台灣需要的是揪出能源浪費,綠盟副秘書長洪申翰也提到,去年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拍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也將能源稅視為解方,足見能源稅作為能源轉型的動力與誘因已是國際趨勢。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陳曼麗去年就代表黨團在遊行時回應民間團體,今年遊行前再度表態,同黨立委林靜儀十分關注國衛院提出的蘭嶼健檢計畫,電業法已經將非核家園納入,未來民進黨在核四封存、核廢料處理也將有更多的討論。黨團副幹事長莊瑞雄也說,「講民進黨跳票太難過了,選前的訴求該到了兌現的時候。」
國民黨態度曖昧
2013年在國民黨為多數的立法院中,民進黨團提案停建核四,持續遭到國民黨團反對,投下反對票的立委都被冠上「擁核立委」的封號,國民黨始終與反核搭不上邊。但在2016年底的日本核食進口爭議中,國民黨從立院黨團到黨中央都集中火力窮追猛打,黨團四位在衛環委員會的立委蔣萬安、李彥秀、王育敏與陳宜民甚至在假日時間親自到菜市場邀請民眾公投連署。
時任黨主席的朱立倫曾公開宣示,「非核家園絕對不是口號,是我們的共同目標!」不過時移勢轉,洪秀柱、郝龍斌、胡志強等黨內大老,雖都曾批評核食進口公聽會,卻不見對能源政策、核能發電或核廢料處置問題有任何回應。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開的記者會上,只見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立委出席,不見國民黨蹤影。
時代力量緊迫盯人
自2016下半年預算會期開始時,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就在台電106年的預算書上發現,台電以「資產管理維護」的名義,再編列8.5億元的核四封存預算,對比行政院長林全曾經承諾「核四不啟封」,此舉再度引發地方居民對於政府、核電的不信任。當時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就說,「不重啟核四,表示封存沒有必要。」針對這筆預算,時代力量今年將持續提案刪除。
時代力量黨團副總召高潞‧以用則關注蘭嶼的核廢料處置,上個會期結束前審議完成的電業法,其中一個爭議就是是否將2021年清除蘭嶼核廢料入法,即便未能入法,也希望能給與蘭嶼人應有的國家賠償,但都被否決。核廢料選址懸而未決,各種傳聞卻甚囂塵上,被點名的縣市都極力反對。

黃國昌表示,時代力量在立法院力量或許不夠,但非常堅定;今年在台北、高雄與台東的反核遊行,時代力量各黨部都會組隊參加。去年他曾在立法院提案成立跨黨派核廢處理小組,希望今年能夠正式組織,即速整理、討論民間提出的廢核討論與意見。

反核遊行多年,前幾年核一、二、三廠除役、核四停建的訴求已經達成,當前卻又面臨低碳空汙的議題,除了「反核」之外,更需要「無媒」,能源轉型的要求越來越急迫,有待各政黨更為明確、積極的作為,向民間社會展現政治決心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