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5G是2020年最熱門的網路話題,那麼「元宇宙」(metaverse)無疑是2021年之最,特別是在臉書宣布更名為META之後,引發諸多科技巨擘跟進。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2日舉辦「元宇宙來襲!元宇宙的法制建立與監理」座談會,與會的學者專家有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理事長彭子威;人稱「寶博士」的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葛如鈞;Dcard創辦人簡勤佑,及網路溫度計創辦人也在中原大學任教的金志聿老師。
台灣數位建設落後、立法太慢
瀛睿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簡榮宗一開始就破題,談及台灣擁抱「元宇宙」的優勢與限制。事實上台灣在全世界有領先群的軟硬體實力,但數位社會建設落後。若要開展這個領域,除了需要有科技政策整合相關產業外,因目前對元宇宙的資訊安全、隱私保護,以及新商業模式與虛擬貨幣的管理,仍無進一步的政策面討論,以致民間與業者莫衷一是。
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的葛如鈞則示,早於2017年在電影「一級玩家」中已對元宇宙有所演繹,簡單說元宇宙就是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在這個虛擬空間中我們可以學習、工作、消費,因此需要對數位分身、經濟交流、個人權益,及網路信任等加以梳理。
(更多相關新聞:名家開講》股市還會漲嗎?元宇宙買什麼?「億元教授」鄭廳宜第一手解答)
元宇宙可分為數據層與表象層,所謂數據層即數據交易,這部分需要區塊鏈技術,以避免使用者權益受到侵害;而表象層指的是數據交換的東西,眼睛也要看得到,也就是透過3D、AI、5G、6G、雲端計算,呈現真實世界所見,所以需要在虛實整合過程,對使用者、經濟交易等行為進行梳理,以便進一步規範與監理。
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的理事長彭子威從AR/VR業者的角度看元宇宙,非常肯定台灣的硬體實力,絕對在世界居領先地位,但軟體即數位社會建設的部分則有失落的行動十年,在2007年至2017年可說是斷鏈階段,今天要如何追上世界,首要讓立法與世界接軌。
由於台灣在數位社會法制面的討論太少,也太慢,呼籲政府應舉辦公聽會,多聽聽業者、民眾的聲音。千萬不要「用過去的槍,打未來的仗」,應該採取跨機關、跨組織的模式進行溝通、瞭解,才能對在元宇宙中的第二人格與第二貨幣進行界定、規範。
金管會證券型加密貨幣推出兩年無人聞問
目前在中原大學任教的網路溫度計創辦人金志聿說,根據他的觀察,元宇宙在近期的確很夯,從大數據看,最近就有15萬筆資料,他從學校的碩士班入學申請資料看,也發現「元宇宙」這個關鍵字,可見這是年輕人非常關切的議題。
金志聿認為元宇宙的討論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基礎科學面,即AR/VR、半導體、區塊鏈等科技技術;第二是社會生態,也就是在元宇宙中的人格權、智慧財產權、資訊安全、隱私等倫理問題,乃至是虛擬貨幣與法幣間的兌換。第三是創新運用,但創新運用得根植於社會生態的規範與準則,不然就容易產生問題,諸如數位五倍券,為何會被民眾認為不好用,就是因為政府在推數位券之前,沒有考慮到可以使用的範疇,與民眾習慣。
(更多相關新聞:股市攻略》電動車、元宇宙概念股泡沫近尾聲 價值低估股有漲聲)
Dcard創辦人簡勤佑從技術面看元宇宙,他認為Meta(即臉書)關注的是人的使用, 而Nvidia(輝達)則偏重機器人的使用,也就是透過元宇宙所模擬的真實情境,找尋工廠生產的優化作法,或是自動駕駛如何在元宇宙中對不同的光影變化,學習判斷各類駕駛情境。
未來在元宇宙中比較可以著手的部分,簡勤佑認為應該是虛擬人物,目前在美國、中國都是這樣,近期爆紅的柳葉熙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表示,說到虛擬經濟就不得不提到,近日霹靂布袋戲販售NFT(非同質化代幣,虛擬貨幣的一種),據悉十幾分鐘就賣完了,但金管會所出的STO(證券型加密貨幣)卻是2年無人聞問。為什麼會這樣?
寶博士說,他也是在因緣際會下出了一張中文歌曲,打造了自己的NFT,由於是當實驗看,發現這個新商業模式,第一這究竟是商品還是群眾募資,人們並不清楚,所以對虛擬分身的肖像權該如何監管,甚至消費者權益保護都沒有,自然不易普及。同時因為這次的經驗,寶博士認為目前NFT,99%都是西方企業創造,未來我們還應注意到虛擬文化的跨國影響。所以建議政府應重啟V台灣計畫,在擁抱元宇宙的同時,也要小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