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重兵集結烏克蘭邊境 但NATO顯然還沒打算槓上俄羅斯

國際

本文作者為: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2021年12月哈斯撰文表示美國對台「模糊戰略」已走到盡頭,呼籲華府改採「清晰戰略」避免北京誤判情勢之下貿然攻台,不過,哈斯仍然反對美國支持或鼓勵台灣獨立、和台灣建交。

近幾個月,俄國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界大規模集結部隊。我們不知道俄國的動機──評估軍力總是比猜測意圖要來得容易──或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是否已經決定採取行動。截至目前為止,普丁只是提出「選擇」,而非結果。

這讓人想起1990年7月,另一名獨裁者前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沿著伊拉克南部,在與科威特比鄰的邊境重兵部署。那時就如同此刻,一方意圖不明,但軍力失衡的情況相當明顯。阿拉伯領袖告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不要反應過度,他們說服美國相信這是為了逼科威特採取行動提高油價,以幫助伊拉克從兩伊戰爭復甦、重整武裝。

然而到了8月初,這場許多人之前視為作秀的政治大戲,突然變得太真實了。伊拉克入侵並征服了科威特,最後是靠美國率領龐大國際聯軍才將伊拉克趕出科威特,讓科威特重拾主權。

如今,相同的戲碼會在俄國─烏克蘭邊境上演嗎?

NATO還沒打算為烏克蘭槓上俄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政府對俄國在邊境集結兵力的反應,是胡蘿蔔與大棒雙管齊下。為了說服俄國不要展開入侵行動,美國挑明這麼做的後果,將超過俄國所能獲得的任何利益,反之如果俄國退一步,其所關切的一些議題或許有轉圜空間。美國的作法,是嚇阻混合外交手段。

一些人批評美國的回應太過軟弱,但是地理和軍力平衡使直接防衛烏克蘭幾乎是不可能。拜登排除美國直接軍事介入是對的,儘管不對這類威脅採取行動,只會進一步強化外界對美國可靠程度與日俱增的質疑。

同時,拜登對俄國施壓也是對的。1994年美國、英國以及俄國一同對烏克蘭做出保證(編按:此指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以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交換烏克蘭放棄從蘇聯繼承來的核武。這項保證並未形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式的承諾,但確實暗示烏克蘭不會被棄之不顧。

一些反對美國直接干涉俄國侵烏的人,卻支持在中國攻台時出兵助台。無論是烏克蘭或台灣,這兩地地緣都不利美軍,也沒有嚴格的安全協議能束縛美國。不過,NATO國家還沒有準備為烏克蘭槓上俄國,也不期待美國這麼做;相反地,美國的盟邦和夥伴已經準備好抵抗中國侵略,並預期美國將提供協助,挫敗中國成為區域霸權的企圖。

嚇阻的同時給普丁優雅退場機會

然而,這不代表俄國就能肆意出兵烏克蘭。無論現存的世界秩序為何,都是以「不能侵略他國或以武力改變邊界」這個原則為前提。該原則不僅合理化提供烏克蘭自衛武器,也讓威脅施加嚴峻經濟制裁有理有據,俄國經濟已經相當脆弱且高度依賴能源,若受經濟制裁恐付出嚴重代價。

拜登做對的事還包括提供普丁一條「外交途徑」,如果普丁決定從戰爭邊緣收手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就能循該途徑優雅退場。還有一些建議也相當明智,例如提高美國對明斯克(Minsk)協商過程的參與,該協商起於2014年俄國干預烏克蘭東部之時,幫助兩國軍隊從邊境各退一步,並催生和俄國討論歐洲安全架構的意願。

拜登政府沒有任普丁予取予求,也是正確的。目前先不讓烏克蘭加入NATO是一回事,但永久將之排除在外可是另一回事;其他與NATO政策相關,可能對俄國做出的保證也是相同道理。外交永遠不該和投降混為一談。

無論如何,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仍取決於普丁的決定。普丁把烏克蘭視為大俄羅斯的一部份,很可能會嘗試吞併烏克蘭以鞏固自身功績,並逆轉(至少是部分逆轉)蘇聯的崩解,2005年普丁將之形容為「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我們希望,提高侵略成本的同時讓普丁能保有顏面,能說服普丁緩和這場他一手造成的危機。

俄國侵烏,恐重蹈伊拉克戰爭覆轍

如果嚇阻戰略失敗,普丁確實入侵烏克蘭,就必須採取之前用以警告的制裁措施,包括棄用俄國─德國的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 2),還有制裁俄國金融機構及普丁的小圈圈。同時,那也將是時候強化NATO,並提供烏克蘭額外武器、建議和情資

這又讓我想起伊拉克,但是是2003年及之後的伊拉克。美國出兵伊拉克,一方面是擔憂海珊藏匿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方面是看到傳播民主的機會──不僅是伊拉克,而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然而,當美軍以大規模空中「震懾戰」(Shock and Awe)打響伊拉克戰爭,快速使該國首都巴格達(Baghdad)淪陷,事實證明鞏固佔領困難又花錢,以城市為基地的團體和美國率領的軍隊形成長期對峙。美國民眾轉而反對伊拉克戰爭,以及被視為野心過盛又所費不貲的外交政策。

如果俄軍真的踏上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試圖控制烏克蘭全境或大部分領土,與上述相同的命運可能就在等著俄國。在烏克蘭也是如此,面對遍布各地的重武裝抵抗勢力,俄軍要維持佔領恐是極度困難的一件事,許多俄國軍人可能會以裝在屍袋裡的方式返鄉,如同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那樣。10年後,蘇聯軍隊不僅退出阿富汗,與那場侵略有關的蘇聯領袖也打包走人了,蘇聯崩潰。對未來做出決定之前,普丁最好先考慮一下過去帶來的教訓。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翻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