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公投將於18日登場,各政黨比照大選規模把握選前之夜催票,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次是2019年6月立法院修正通過《公民投票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後,首次公民投票,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公民投票未與全國性投票一同舉行。
這次公投共計有4案,分別為第17案「核四重啟」、第18案「反萊豬進口」、第19案「公投綁大選」、第20案「三接遷離大潭藻礁」。
不是滿18歲都可以投,要在今年8月27日前滿才行
2017年12月,立法院通過修正《公投法》,將公投投票年齡從20歲下降至18歲,並調降公投門檻,提案門檻降為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人數萬分之1;成案門檻為選舉人總數1.5%;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且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即為通過。
當時總統蔡英文還說是「打破鳥籠、還權於民」引以為傲,隔年九合一大選出現史上最多的10案公投案,最後通過7案。
但當時選舉出現投票大排長龍、選務無法負荷的情況,2019年民進黨在人數優勢下,在立法院火速召開臨時會,再修《公投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並規定自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定8月第4個星期六為公民投票日。
而今年因疫情影響,延期到12月18日舉行,也因此,中選會特別提醒,要在今年8月27日滿18歲以上,也就是2003年8月28日(含當日)以前出生的國民,才有本次投票權。
投票權人人數為1982萬5468人,首投族人數約67萬6332人,在110年8月9日(含當日)以後遷出戶籍的民眾,估計有34萬9710人,仍應在原戶籍地投票所投票。
因此,公投案過關門檻為有效同意票需多於不同意票,且至少要有495萬6367張同意票。
(看更多新聞:提升民主素養的一堂課 其實公投不是只有贊成或是反對而已)
發燒可投票,新增「對末人員」4點前排隊才可以投
根據中選會規劃,此次的公投票顏色分為4種,重啟核四為白色、反萊豬進口為淺黃色、公投綁大選淺粉紅色,三接遷離大潭藻礁為金黃色,分成4個票匭進行投票。
投票時間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本次公投新增「對末人員」,4點一到對末人員就會出動站在隊伍最後並舉牌,該人員之前排隊的民眾可以繼續投票,晚於該員則無法投票,請民眾務必把握時間。
請記得攜帶「投票三寶」國民身分證、印章,與投票通知書,並配戴口罩,若額溫超過37.5度者,請依工作人員引導,經專用動線到專用遮屏投票。
發燒可以投票,但如果是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者不得進入投票所,另外如果符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個案,經醫院安排採檢,並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衛生局開立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於接獲通知檢驗結果前,應留在家中,不到進入投票所投票及參觀開票。
中選會表示,公投當天將逐案開票,若投開票所人力足夠,有達到8人,可有兩組人開票,17、18案同時進,再開19、20案;若只有一組人力,就是4案依序開票,等4案全部開完後,才會一起宣布。
要等4案同步宣布考量,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可能有民眾投錯票匭,如將第17案的票放到第20案的票匭,依法仍屬於有效票;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則希望,時間控制在晚間10點前宣布。
(更多新聞:「藍營一姐」盧秀燕喊「不要犧牲台中人健康」卻避談公投 侯友宜幫他擋箭)
公投法沒禁止宣傳,但這些行為小心觸法
另外,中選會提醒,雖然公投法於投票日當天並無禁止宣傳之規定,但在投開票所四周30公尺外,若有妨害或擾亂投票順暢進行,或妨害民眾自由行使其投票權之不法行為,按其情節輕重,仍可能違反刑法第142條、第147條妨害投票秩序罪之規定。
中選會指出,投票所四周30公尺內,依公民投票法第42條規定,有喧嚷、干擾或勸誘他人投票或不投票,經警衛人員制止後仍繼續為之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1萬5千元以下罰金。
同時,民眾如於投開票所內,有穿著佩帶具有公民投票相關文字、符號或圖像之貼紙、服飾或其他物品,或是在場喧嚷或干擾、勸誘他人投票或不投票,不服制止者,則依公民投票法第22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主任管理員應會同主任監察員令其退出,經令其退出而不退出者,依公投法第43條規定,係處行為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
(看更多新聞:公投過後 蘇貞昌要戰的是蔡英文)
公投日為放假日,上班要給雙薪
最後,根據《勞基法》公投日為放假日,因此,公投日當天,具有投票權且屬於工作日的勞工,雇主應依法讓勞工放假一天,工資照給。至於具投票權但當日原屬勞工的休息日或例假者,勞工本得於當日行使投票權,因此不另外給假。
勞動部表示,所謂的放假「一日」指的是午前零時至午後12時的連續24小時。再者,由於投票權僅能在投票當日行使,性質與一般國定假日不同,因此,投票日不得再與其他工作日對調實施。
至於在公投日當天出勤上班薪資該怎麼算呢?若當天本來就是工作日,雇主應加倍發給出勤時段工資;若為員工休假日,但被要求出勤,那就要按照休息日加班計算加班費。
勞動部提醒,雇主未依法給假或給薪者,可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最高100萬元之罰鍰,並應補給工資。勞工權益如有受損害者,可就近向工作所在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即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之勞工或社會局、處)申訴,以維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