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大國際新聞》英國脫歐一年後仍歹戲拖棚 Brexit是社群媒體操弄的結果

國際

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上11時正式退出歐盟,進入11個月過渡期,英國與歐盟在2020年12月24日耶誕夜前宣布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為英國脫歐後的未來雙邊貿易關係定調,新規定在格林威治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間11時(布魯塞爾時間2021年元月1日零時)上路。入出境英國、歐盟與英國的貿易、旅遊留學都受到影響,但因為疫情的流行,掩蓋了退出歐盟對英國GDP(國內生產毛額)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還有未爆彈就是蘇格蘭與北愛爾蘭的獨立運動。

就像王力宏李靚蕾離婚之痛

自英國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之後,歷經4年半談判,終於與歐盟正式分手,就像王力宏、李靚蕾離婚產生的紛擾與炮火一樣,任何一對怨偶離婚過程與結果都令人痛心疾首。英國脫歐也是,英鎊面臨有史以來無量下跌、外資揚言撤出英國、老百姓生活用品漲價等後果,完全不是在公投選戰時支持離歐政客所講的。但我發現除了這些現實面,英國人最難以承受的是「被騙」。

這個被騙的事實,在HBO與BBC共同創作的政治電影中,再次被強調、確認,讓英國人情何以堪。

《脫歐》(Brexit,也翻成無理之戰)這部電影,由英國男星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禿頭的脫歐運動領導者康明茲(Dominic Cummings),劇中演繹他如何利用科技找出搖擺不定的選民,透過假議題在社群媒體投放,左右他們的投票取向,進而在脫歐(Vote Leave)選戰中,扭轉頹勢,成功贏得脫歐選戰。沒有民意基礎的康明茲卻絲毫不用負上政治責任。

《脫歐》電影中,男主角康明茲跳脫傳統選戰格局,不打陸戰,全心挹注「空戰」,一家名為「AggregateIQ」科技公司疑似透過與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的連結與分析,找出在脫歐公投中立場搖擺不定的選民,進而投放假議題,造成脫歐的聲勢。

打空戰拉抬脫歐聲勢

劇中也明確指出英國保守派的富豪莫瑟(Robert Mercer),挹注大量資金在劍橋分析上,利用社群媒體操弄假議題與假新聞。更在劇尾結束之際打出字幕,指出莫瑟與劍橋分析公司用相同手法,來操弄2016年美國大選,導致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獲勝。

劇中提到多明尼克.庫明斯(Dominic Cummings)在「看如何成為新手爸爸」這本書時得到啟發,將競選策略從「take control」(掌控一切)改成「take back control」(拿回掌控權),訴求被移民剝奪工作機會、被全球化弄得失業的英國人,被歐盟侵犯主權的英國,重新找回昔日歷史的光榮與地位。我們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政治標語,成功有效的選舉策略。

但如何拿回控制權?脫歐公投中的假議題,在這部電影中呈現的,一是訴求脫歐後,要把每星期交給歐盟的3億5000萬英鎊,拿來補助英國的全民健保(NHS)。第二是會有連同土耳其在內的五個國家在2020年會加入歐盟,如果沒有脫歐的話,屆時會有超過520萬的新移民會湧入英國,激起英國人恐移民情緒。

英國大國榮光不再

選舉時謠言滿天飛,選後事實證明,縱使脫歐後,也不可能把給歐盟的錢,拿來用在補貼全民健保與降低水電費用,更有甚者,脫歐後,英國還要交200-600億不等英鎊(英國與歐盟的算法不一)的分手費給歐盟。第二個謊言是520萬的移民是土耳其人口的十二分之一,這可能嗎?

《脫歐》電影,在英國國會審查脫歐協議的時間,於英國BBC 4的頻道播放,自然引起脫歐陣營的人士大肆抨擊,質疑這部戲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導演James Graham則希望這部電影能為英國這個國家帶來一些啟發,這也是電影、書籍微妙的軟實力,不論真假與否,可以有力地說服、勸說視聽大眾,形塑他們對政治議題的意見。

脫歐這個戲碼,終於在2021年一月走向另一個舞台,但與愛爾蘭的邊界談判,與歐盟有關貿易、警政等大大小小的談判,相信如歹戲拖棚,沒完沒了,英國智庫曾預估,最危險英國脫歐整體GDP會下滑6%,如果成真,這又成為選前脫歐陣營「拿回控制權」標語的一大諷刺,英國大國榮光將更一蹶不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