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與敦捷光電聯手》靠「這款APP」1分鐘自我檢測心律不整 下降64%中風機率   

醫療科技

「心房顫動是國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一部分患者常有頭暈、心悸和胸悶等症狀,但有另一部分患者是沒有症狀的,成為隱形殺手。」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文鍾指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年紀的增長,心房顫動發生的比例預期將會攀升,據統計,65歲以上族群的患病率為8-10%。

陳文鍾解釋,心房顫動早期因間歇性發作,即使到醫院接受例行12導程心電圖檢測仍不易診斷,往往需長時間的連續心電圖監測,或植入心電圖紀錄器等才能確診。「如此不論檢查成本、時間或技術複雜度均相當高,導致心房顫動的篩檢一直難以普及。」

該如何用簡便快速的方法,偵測心房顫動的問題呢?

(更多相關新聞:輝瑞新冠口服藥對抗Omicron有效嗎?哪些人和哪些藥不能一起吃?藥師一次說明 )

提早發現心房顫動,下降64%中風機率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教授林亮宇先指出,心房顫動已確定能增加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等風險,若能提早發現即時使用藥物預防與治療,能夠下降64%中風、21%心臟衰竭和死亡的機率。

「然而心房顫動因為初期為陣發性,即間歇性發作,往往不易診斷,常因此延誤就醫而喪失治療的黃金時間。」林亮宇指出,因此目前國際專家們都建議自我篩檢,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傳統上心律不整需由心電圖測量與診斷,必須由醫師或技術人員執行,耗時又費力,無法有效進行大規模篩檢。「雖然透過穿戴式裝置可快速且有效的篩檢出心房顫動,然而各式各樣的裝置仍有其限制,例如智慧型穿戴裝置需額外購買,且常因外出或運動而不方便測量。愛心鏡Rhythm Cam直接利用手機上的鏡頭,結合特殊演算法,可以達到與心電圖相當的篩檢和診斷的準確率。」林亮宇表示。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危險因素包括年齡、肥胖、飲酒、高血壓、抽菸等。(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靠「這款APP」1分鐘自我檢測心律不整

隨著穿戴裝置的蓬勃發展,目前市面上已有可偵測心律不整的攜帶裝置,如智慧手錶等,但仍需額外購買裝置進行量測。

為讓心房顫動篩檢能夠更及時、方便和快速,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與敦捷光電利用手機鏡頭及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hotoplethysmography,簡稱PPG)技術,一同開發心律不整APP「愛心鏡Rhythm Cam」。

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款利用PPG技術獲得衛福部許可的心房顫動篩檢手機APP,可提供一般民眾自行篩檢心律不整。」這款APP也獲得了第18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歐洲心臟科協會建議心房顫動初篩工具之一,每次量測1分鐘,可持續性的多次偵測追蹤。「且88.4%智慧手機高普及率,為最方便使用的心房顫動偵測工具。」余忠仁也強調,藉由這款心律不整APP,可讓民眾居家自行檢測心律不整,及早發現及治療,預計今年1月開始使用愛心鏡心律分析軟體進行全國心律不整普篩計畫。   

台灣第一款利用PPG技術獲得衛福部許可的心房顫動篩檢手機APP,可提供一般民眾自行篩檢心律不整。(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與敦捷光電開發心律不整APP「愛心鏡Rhythm Cam」。(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除了年長者,這「5類人」也是心房顫動高風險群

關於大規模心房顫動普篩計畫,余忠仁表示第一階段在台大醫院分院系統,初步預計篩檢10-20萬人,預期心律不整篩出率+1-2%;第二階段將有更多醫院參與,目標是讓降低國人中風機率。

「由於心房顫動為偶發,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罹患心房顫動,愛心鏡Rhythm Cam與雲端平台結合,目的是透過手機的普遍性,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且容易的量測心律,快速的檢視自己是否有心律不整。」敦捷光電董事長吳培滋表示,只要輸入真實的基本資料,雲端平台可視情況聯繫患者至台大體系各分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   

林亮宇也提醒,除了老年人外,高血壓、長期高壓、睡眠障礙、飲酒、心臟疾病等也是心房顫動的潛在高風險族群。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