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兩位不到36歲的年輕女性,先後擔任六都政府的青年局局長,今年1月1日,新北市政府成立了新的組織,青年局,曾任黃敏惠的隨行秘書錢念群擔任首任青年局局長,接著,桃園市政府17日低調發布新人事,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女兒陳冠穎接任青年事務局局長。
錢念群是七年級生、陳冠穎是八年級生,姑且不論究竟青年局長應該具備什麼資格,但六都之中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都沒有新設立青年局,青年局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今年1月,新北市政府正式宣布新組織「青年局」掛牌運作,由74年次的錢念群擔任局長,成為市府第12位女性首長,更令外界注意的是,她曾是聯合報系財經、政治組記者,擔任過國民黨籍嘉義市長黃敏惠的隨行秘書。
政二代、媒體人接局長,青年局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2020年4月,錢念群還是國民黨改革委員會4個組中的「青年參與」組的召集人,該委員會裡面還有黃士修、李眉蓁等,她是國民黨內少數擅長數位行銷、對大數據、網路熱度有實戰經驗的人。
就在錢念群就任十幾天後,桃園市整府也發布新的青年局長人選,由民進黨英系掌門人、立委陳明文的女兒陳冠穎接任。
陳冠穎是八年級生,曾擔任三立新聞記者,之後參與2020總統大選,選後擔任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也曾出版「我的老闆是總統」一書,當過「想想論壇」執行主編,幾乎都在政治圈打滾,應該算是新幕僚世代,她接下桃園市青年局長一職,引起民進黨內不少騷動。
就專業上來講,陳冠穎是打選戰出身、專長在網路,對產業的熟悉度、就業率、失業率、青創到底熟不熟,引起外界諸多懷疑。
另外,由於桃園市長鄭文燦到今年年底任期屆滿,換句話說,陳冠穎的青年局長就算再長也是不到1年的時間就要卸任,頗有幫陳冠穎「洗資歷」之嫌。而鄭文燦的動作則被綠營內部解讀為「拉攏英系陳明文」。
青年局的功能和產發局、經發局多重疊
高雄市青年局長由張以理擔任,他過去是立委趙天麟的助理,外貌出眾,有「立院王陽明」之稱,他以33歲之姿接任,是位七年級生。
他接任高雄青年局局長,高雄市議會倒沒什麼雜音,但諷刺的是,韓國瑜擔任市長的時候,37歲的林鼎超接任青年局長,就被議員質疑,林鼎超曾任連勝文的特助,是不是因為這層關係,韓國瑜才讓林鼎超接下青年局。
姑且不論錢念群、陳冠穎、張以理適不適任青年局局長大位,這個位置是不是政二代、媒體人的酬庸大位,單就「青年局」本身就很尷尬。
首先,從高雄市政府青年局的官方網站上,看出明確的政策目標,協助青年創業、就業,還有申請青創貸款,這些過去都是縣市政府勞工局、產發局的行政內容。
不是每個縣市都設青年局,業務一樣執行的很好
在六都當中,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的青年人數不會比新北市、桃園少,但台北市青年組織放在台北就業服務處下的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設一個執行長,組織要比「青年局」簡便許多,做的工作類似,即便是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在台北市政府則由產發局來擔任政策執行者。
台南市政府也沒有「青年局」,以無給職的青年事務委員會為主,委員的年齡在18歲到40歲之間,除了徵選9位青年代表之外,另遴聘創新、教育、公共參與等7位領域的專家學者,並由市府相關首長共同參與。
台中市政府「暫時」沒有設立青年局,目前以台中市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為諮詢單位「青諮會」,強調和青年對話,「一起為台中市政,凝聚進步思想」,以勞工局就業安全科下增設青年事務股來實現青年政見。
青年局沒有統計青年就業失業率,只強調要做青創
不論桃園、高雄的青年局還是台中的「青諮會」,政策目標不外乎實現青年政策,但政策內容就是原來產發局、經發局處理的創業、貸款,以及勞工局處理的就業、勞動保障等,橫空出世的「青年局」,多了一個組織、多了局長、融合了這些局處的業務,但政績是什麼?
如果上網查青年就業、失業率統計,將驚訝的發現,在桃園青年局、高雄青年局是查不到的,反而都是中央單位的勞動部、主計處、台北市政府有進行調查並且公布。
高雄市青年局所統計的對象是「青創貸款」,還有創業輔導講座的參加人次、促進國際青年交流統計,基本上整個青年局是以「青創」、「育成」為主 ; 在台北市,這是產發局、經發局的工作。
成立青年局要多一筆預算,地方政府應思考值得嗎
而且,桃園、高雄直轄市青年局也沒有提供真的創業成功的案例,反而是新北市政府在還沒有成立青年局的時候,就有一家「好好證券」從新北市和亞馬遜合辦的新創中心孵育成功。
桃園市的青年事務局似乎把辦活動、辦比賽和協助就業、創業的比重拉的一樣高,和其他縣市政府中產發局一樣的青創業務,被劃到了青年事務局下,就扮演起「育成中心」的角色,辦活動、辦比賽成為政績,但沒看到關於全體桃園青年就業率和失業率的統計數據,以及針對改善失業的整體政策方向,官網上的「施政計畫」、「施政報告」都會連結到桃園市政府整體的報告,青年局沒有自己的施政成果報告、施政計畫專頁。
有地方人士質疑,青年就業率這種爛攤子丟給勞工局,辦活動、講座才是青年局的工作嗎?成立了「青年局」的地方政府,恰好也暴露青年就業政策的單調、空洞。
目前還有地方政府還朝著成立「青年局」的方向走,但請地方政府務必考慮清楚,辦活動、辦講座、介紹青創貸款這樣的青年政策,是否真的需要捨棄現有的組織,另外多花預算成立一個「青年局」來完成,徒增納稅義務人的負擔。反之,幾位年輕的青年局長,更應該用實際政績證明「青年局」不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