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公布今年1月薪資統計,每人總薪資平均為9萬3144元,看到這個數字讓許多民眾超傻眼,直呼「怎麼可能!」主計總處雖然多次解釋,總薪資包含薪資、加班費和年終獎金,但仍有不少人誤會,主計總處乾脆在昨(30)日推出「薪情平台」,讓民眾對薪資統計數據更有感。
薪資低薪化現象持續擴大
但是為什麼每每主計總處公布的薪資數據都讓民眾覺得「不符合現況」?主計總處官員也坦承,其實薪資差距太大就是導致薪資統計讓人感覺失真的主因之一。
根據主計總處29日公布的最新2016年受雇員工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每個人每個月的薪資中位數是4萬612元。換句話說,全台大約750萬名勞工中,排名第375萬名的人,他的薪資就是4萬612元。
相較於薪資平均數可能受極端值影響,薪資中位數比較能清楚呈現勞工的薪資分部概況。不過其實這兩者的比較關係也有意義,當薪資中位數區近於平均薪資時,代表的是國人的所得分配比較平均;但如果薪資中位數比薪資平均數低,代表的就是有低薪化和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
所以說數字確實會說話,去年的每人每月薪資中位數4萬612元,就只有去年每人平均薪資4萬8790元的83.24%,創下2009年以來的8年新低。2009年時,薪資中位數占平均數比率為85.71%,接下來年年都呈現遞減的狀況,顯示低薪和貧富差距的現象都是有增無減。
30至39歲青年薪資倒退嚕
值得注意的是,這8年來,代表中位數的薪資從3萬6156元成長4萬612元,成長幅度只有12.32%,而中上薪資族群的從4萬9757元成長到5萬5091元,只成長10.72%。換句話說,每個月賺3、4萬者的薪資成長幅度與低薪者薪水成長超過2成,或高薪者薪資成長超過15%相比,幾乎呈現龜速成長。
而這群「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代表,恰恰好就是落在30至34歲、35至39歲的「青年」族群。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除卻65歲以上的退休族群和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外,台灣年所得最低者剛好就是這二個族群,以2015年統計結果來看,年所得分別是59.1萬和66.9萬。
而這二個族群過去20年的最高所得年度分別落在1999年、63.6萬和2006年、71.2萬,和其他年齡族群的年所得幾乎都在2015年創下新高相比,青年不僅面臨薪資低的問題,薪資成長還「倒退嚕」。
不過,每每談起青年低薪問題,總是會有人將問題歸咎於個人不努力,或是運氣不好。主計長朱澤民昨日接受媒體訪問時甚至表示,未來主計總處的努力方向,將是提高低薪者的工作意願與生產力。
當競爭的環境原本就是傾斜的,到底要多「努力」才能克服這一切?應該是社會中流砥柱的青年世代,面對高工時、低薪水,還有勞保、退休金,甚至稅負等種種制度都存在不公平現象,卻永遠要被「你應該更努力」而一言以蔽之,也難怪一名專精稅法的教授私下曾經感慨,「年輕人為什麼你們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