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邁入第26天,對照形勢相近的台海,這場戰爭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民進黨和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不約而同表示,台灣地位顯得愈趨重要,並指出中國不會在今年秋天犯台的關鍵原因。
烏克蘭戰事陷入僵持,外界屢比喻「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也引起民眾擔憂台灣處境。國策研究院今(21)日舉辦朝野對話座談會,邀請軍政專家對藍、綠國際事務部主任黃介正、羅致政提問,探究俄烏戰爭對台灣安全的啟示,以及全球權力結構重組問題。
台灣地位更顯關鍵,雙雙否定秋天犯台傳言
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羅致政指出「美中關係的本質是競爭、對抗」,他認為俄烏戰爭凸顯美中兩強間的矛盾和權力競奪,台灣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戰略選擇更顯關鍵。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表示,朝野在國家安全方面的共識大於分歧,國民黨的核心理念就是堅持民主價值,在思考國家主權、國際情勢時,我們必須優先從台灣利益出發、而非先檢視華府或北京的利益。
外傳中國將在20大前夕攻打台灣,黃介正指出,俄羅斯早在8年前便預告對烏意圖,台灣並沒有弱小到中共可以在無預警情況下攻打、佔領,因此他認為今年秋天中國想完成此意圖相當困難。羅致政也同意,指出兩岸衝突、發生跨海登陸行動前,不可能看不到任何軍事、外交上的準備。
若台海開戰,美國態度又如何?羅致政認為,美國未出兵援烏,是因歐洲戰場複雜,若牽連北約恐成世界大戰;但台海情況相對單純,美國又與日、韓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美國的「戰略模糊」保留可能介入的空間。黃介正則提及年底的美國期中選舉,指出美方並無派兵介入俄烏戰爭的條件,他擔心的反而是戰爭對台灣民眾的衝擊。
羅致政強調,戰爭延長將加深中國對台動武的不確定性,然而美中間的經濟互賴較美俄更深,對中經濟制裁的複雜度會更高。他也提醒,台灣要展現出如烏克蘭一般的意志與決心,才有獲得國際援助的可能性。若立即投降,也不用期待其他國家會馳援台灣了。
訓練時間太短,羅致政主張延長役期、以志願役為主
在俄烏開戰後,我國恢復徵兵制的呼聲愈來愈大,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長馬振坤提問兩人的看法。黃介正提出三點「缺地、組織、對話」,募兵制上路後,許多營區用地已歸還政府,而調整徵兵制恐會影響常備部隊戰力;且徵兵制牽涉範圍廣,應增加與年輕人的對話,須考量的面向相當多元,讓黃介正忍不住表達對國防部的同情。
羅致政贊成適當延長軍事訓練役期,但不認同恢復徵兵制。他強調,徵兵與否不單單只是國防面向,還須考量少子化、就業市場等國家發展層級狀況,因此他主張維持志願役為主、義務役為輔的方式。然而現行四個月軍事訓練太短,無法有效學習相關技能,利用教召來補充是本末倒置;他認為訓練應延長至一年,熟悉兵器後再在教召複習,一年為期也讓民眾較方便安排生涯規劃。
台灣人道援助烏克蘭,也不能斷了與俄聯繫
某位藍營學者曾公開表示,烏克蘭是因無法維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平衡才遭受攻打。對此,國策院執行長郭育仁指出「先打人就是不對」,朝野兩黨不應對此有不同見解,好奇兩人若為外交部長會如何行動。黃介正首先替黨內同仁緩頰「關懷的是更高層次的問題」,隨即表示自己會優先撤僑、指示外館蒐集資訊,並與國安團隊緊密合作、隨時討論。
羅致政則分享他質詢外交部長的經驗,強調台俄關係相當重要,不能因「挺烏」就斷絕與俄羅斯的聯繫,提醒外交關係須細膩拿捏平衡。他進一步表示,儘管媒體聚焦於對烏人道援助,但外交部應將主軸放在兩岸與台美關係上,包括接下來的WHO、CPTPP等,並思考台灣可透過戰爭拓展多少雙邊、多邊關係。「外交部不是慈濟功德會,部長的工作就是要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黃介正勸「料敵從寬」,資訊戰是雙面刃
18日拜習會結束後,黃介正在臉書上指出峰會重點是「四不一無意」。羅致政認為美方並未承認,這是過度解讀,黃介正則反嗆「料敵從寬」,擅自認定美國沒說只是一種精神勝利法。他的信念是「強軍為和、不戰為勝」,弱小只會引來外敵入侵,應一方面維繫和平、一方面隨時備戰。
羅致政提到,由於俄羅斯官方和相關媒體在主流社群遭禁用,因此我們看到的情況多是來自烏克蘭或西方角度,顯示手機成為重要的戰爭宣傳、資訊作戰武器,如烏克蘭軍方密集透過推特發布影片以激勵人心和呼籲國際奧援。黃介正則提出另一面向,提醒惡意或錯誤資訊可能造成慌亂,他提到網路傳播的罩門在於「電力」,若沒有電、沒有能源就無法使用,似有諷刺近期台電屢屢出包的意涵。
戰後歐洲版圖將轉變,美國轉而挹注印太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提及,歐洲權力結構將出現轉變。羅致政認為,烏克蘭的定位只是中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關係的縮影,俄羅斯的擴張對歐洲勢力板塊影響深遠,也造成採取中立地位的國家向歐盟靠攏。其中最重要的是「叫醒」德國,增加國防預算與外交合作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地緣戰略必然會發生結構性變化。
羅致政分析,俄烏戰爭後,俄羅斯的國力必然會受損,中國崛起會更加凸顯,這也是美國未來的挑戰。不過由於北約、西歐重新強化軍力,國防角色提升、承擔更多區域責任,讓美國能將更多資源挹注在印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