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再起,許多民眾擔心又會像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1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4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5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下午疫情記者會中也表示,針對目前11條不明感染源的傳播鏈起碼得再觀察10天左右,最關心的還是在基隆的傳播,因為牽涉的地緣性較複雜一點,要積極控制。
對於近期香港疫情爆發,陳時中也表示當然不想步入香港後塵,且台灣的條件相對比香港來得好,主要是疫苗覆蓋率比香港高一些,但他強調沒有人敢說預測的一定會準,只能盡量守好。而近來國內數條傳播鏈再起,陳時中表示此時的確不宜再放鬆,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4月1日至4月30日,將強化特定娛樂場所防疫作為,並維持現行口罩等防疫措施。
究竟對於本土疫情再次升溫,台灣邊境管制真能鬆綁嗎?邊境檢疫天數下修是可行的嗎?Omicron的亞變種BA.2病毒是否該擔心,該如何防範?
(更多健康新聞:哪些人容易胃食道逆流?胃藥該怎麼選?醫師一次分析「8款常見胃藥」 )
去年5月的疫情跟現在有「2點不同」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昨天各地包括台東、新竹縣市跟基隆的確診個案,尤其像是新竹,可以看到確診個案是因就醫例行性採檢而發現的,「目前要防控這麼強傳播力的Omicron,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社區監測提早發現社區的個案數,確診個案越早發現,透過擴大匡列、隔離、社區監測機制(包含若自身發現不舒服要快篩,以及陪病探病的採檢),就可以讓傳播鏈立即做阻斷。」
他強調,發現確診個案的速度越快,會讓這個疫情不致於呈現指數型擴大的上升,這也是目前在往病毒共存的道路上,設法降低感染人數的策略目標。「當然以昨天的個案來講,還要看這個禮拜續擴大採檢後定律的變化,才能判斷目前這幾個地方是不是屬於可控的狀態,如果擴大採檢後發現大部分陽性率還是很低,大家就也不用過度擔心會像去年5月那波疫情。」
洪子仁進一步指出,去年5月的疫情再起,只是去年5月的情況跟現在有兩個地方不同。
第一、因為去年5月當時並沒有社區監測的機制,讓病毒可能在3、4月就進入到萬華社區,經過一段時間規模傳播,才會造成後面這麼多確診個案發生,他表示,「這部分目前已經記取去年的教訓,現在都已經有社區監測機制,不至於會讓病毒已經延燒到很嚴重個案才被找到。」
第二、去年5月,當時台灣的疫苗覆蓋率,也是在極低的狀態,「但目前我們的疫苗覆蓋率1劑83%、2劑77%、3劑也將近50%,基本上我們都保有對這個病毒避免被感染的保護能力,在社區裡面也不至於發生這種被大規模感染的狀況。」
若疫情爆發...專家建議:「三段四級」分級新冠患者
不過洪子仁仍強調,民眾跟政府都要做好準備,目前有3個端點的準備措施,包括:
1. 政府端
洪子仁表示,第一對政府端來說,要面對Omicron傳播能力這麼強的病毒,之後或許可能會有規模稍大的感染人數發生,現在就要進行醫療量能的盤點,要從容不迫做好病人分流的作法。
「畢竟如果確診人數遽增,千萬不能所有人都往醫療機構去擠,一定會造成醫療機構崩潰,所以現在要做好三段四級的分流,但這個前提是萬一社區大規模傳播,可能是一天數千人確診的情況。」他表示,若每天還是在1、200人以下確診,集中檢疫所和醫院都還能乘載時,就還不用到三段四級,「但如果哪天發生類似香港狀況的時候,就一定要啟動三段四級的分流。」
至於「三段四級」的分流方式,洪子仁指出第一段屬於無症狀者,讓他們待在家裡;「如果是有症狀的,要到集中檢疫所去觀察,也不要到醫院,除非真的有到中度或重症才到醫院;醫院裡面又分2個層次,一個就是專責病房,最後才是ICU。」而四級是指無症狀者(第1級)、輕症(第2級),3-4級就是在醫院的中症跟重症者,根據年齡和症狀做分流,「這是中央公衛體系現在可以做的,當然還有抗病毒藥物的準備。」
2. 醫療機構端
洪子仁強調,現在要提高警覺,和提高檢測量能,「對於到醫療機構來的就診病患、住院陪病者,還是要強化檢測的機制。」
3. 民眾端
洪子仁表示,民眾自己除了NPIS(非藥物介入措施)像是口罩等防疫措施不能斷,還要檢視自己的疫苗施打情況,是否有符合完整3劑接種。
香港疫情警示:長者有沒有打疫苗,是生與死的差別
檢視目前台灣整體狀況,洪子仁表示最憂心的還是50歲以上長者的疫苗覆蓋率,「因為最近的香港已經透過真實世界的悲慘數據,告訴我們長者有沒有打疫苗,是生與死的差別。」
從香港數據可以看到,目前Omicron在香港的致死率是0.68%,當中死亡比例中,60歲以上佔9成、80歲以上佔7成,「換言之,目前香港超過7千的死亡人數裡,超過5千人是80歲以上,因為他們長者的2劑疫苗覆蓋率太低,之前是不到3成,最近雖然有上來但還是不到4成。」
他強調,若長者疫苗覆蓋率不能再提升,Omicron進來後沒打疫苗的確診者,就會被送到醫院,醫院量能勢必受到這些不打疫苗長者的影響。
洪子仁進一步指出,這件事也連動到邊境檢疫天數是否能下修,「假如長者疫苗覆蓋率達到99%,現在隔離檢疫天數開始降低也無所謂,甚至可以馬上降到5天或3天,因為沒有人會重症,確診就待在家就好。我們現在之所以不敢貿然開放,就是擔心很多來醫院的人,沒打疫苗者會是大宗。」
他表示,今天境外移入即便確診,將近9成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也不需要來到醫院,「但怕的是會來醫院的這2種人,一是沒打疫苗的長者、二是有共病又沒打疫苗者,這2類人的多寡會影響醫院的醫療量能。」洪子仁強調,長者疫苗覆蓋率的高低,會連動到醫療量能大小,又會再連動到邊境檢疫政策,這三者是連動的。
(更多相關新聞:智慧城市3外賓確診》陳時中坦言有疏失...專家:應在機場就落地採檢 而非到旅社再採 )
BA.2病毒該擔心嗎?該如何防範?
至於日前一名確診護理師基因定序與BA.2病毒相同,新型變種病毒確認入侵台灣,BA.2要如何防範?
洪子仁先指出,目前針對BA.2國外還沒有大規模的數據指出它的致死率是否有變化,但初步看起來傳播能力的確有在提升,「可是現在也有一派說法是,它的傳播能力持續提升,但引發重症的機率似乎又比它的BA.1來得低;也有一派是說不但傳播力提升,致死率也比較高,但這兩派說法目前都還沒有論文數據佐證。」
洪子仁認為有可能的發展情況是,BA.2傳播能力持續提高,但重症率、致死率有機會比BA.1更低,「這是從病毒演化的觀點來看,傳播力要持續提高,但不能弄死宿主,不過目前都還沒看到數據。」他也強調,不管BA.1或BA.2,只要從「防疫三角」中央公衛防疫體系、醫院防疫體系、民眾自我防疫狀況切入,就能面對下一波可能的挑戰。
洪子仁表示,「當然我們也不會成為香港,因為我們75歲以上長者疫苗覆蓋率達7成以上,但這個對於Omicron來講還是不夠的,因為Omicron沒有群體免疫的概念,你沒打疫苗確診,死亡率就是比有打疫苗的要高出10倍以上。」他也憂心表示,「香港是真實世界裡面的慘況,也是我們的考古題,如果台灣不好好準備,這就是我們接下來隱憂的所在。」
他強調,「長者打疫苗的人如果越多、來醫院的人越少,我們就越有防護的能力跟本錢去開放邊境,這是一個蹺蹺板的關係。」目前醫院也開始鼓勵醫護人員測抗體,為施打第4劑疫苗做準備,而醫界對於下半年的預估指出,下半年防疫防線應該會退守到不要讓醫療系統過載崩潰就好,但要清零應該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