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持續升溫,12日新增663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其中551例為本土個案。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以目前趨勢來看,4月底單日新增本土個案,幾乎一定會達上千例,也點名北北基桃目前是高風險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月底萬例也有可能發生,不過多數仍為輕症。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35萬份口服藥物Paxlovid將於第二季前運抵國內。究竟目前的疫情趨勢和走向是如何?疫苗效益的不足該如何彌補?防疫措施還有哪些需要調整?
(延伸閱讀:人物專訪1》新冠疫情流感化了嗎?詹長權:從病毒的演化沒人敢肯定一定會走向流感化 )
目前確診數不要想百或千,要以「萬」為單位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疫情只會一直升,升到多少我就沒辦法說了,因為美國也是升到一個點才會開始降,就是要一直升到感染人數、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足夠對抗現階段不管是BA.1或BA.2。」
何美鄉表示,因為台灣Omicron的亞變種BA.1和BA.2兩者都同時在流行,「我們看到西方很多數字都是BA.1結束的時候,不過丹麥也有BA.1+BA.2,他的Omicron確診率是全國人口的40多%,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丹麥、冰島因為是北方國家(病毒又是)在冬天發生,所以會看到很多病例。」不過她表示,目前台灣即將進入夏天,狀況應該會好許多,「天氣溫暖了,更有助於減少Omicron中重症感染。」
她也進一步指出,日本BA.1全部感染率才3.7%,「但3.7%的時候R值(基本傳染數)就開始下降,他們也逐步開始放鬆,可能BA.2出現後(疫情)又會開始上升一下,但看起來死亡率都沒有增加。」何美鄉強調,目前和接下來確診數字可能會很高,但不要被嚇到,「不要去看這個數字,我們只要讓這些健康的人感染一下、防一下就可以了。」
何美鄉也提到,以目前每天的確診數不要想「百」或「千」,要以「萬」為單位來計算。「日本確診率3.7%這麼低了,台灣的3.7%也有80幾萬人(85萬1千),把80幾萬除上4個月120天是6千多,一定會有幾天可能破萬。」
年輕族群快篩陽性不用治療,把醫療資源放在重症
很多人都在擔心Long COVID(新冠長期副作用),何美鄉表示,就是全身性感染的後遺症,「但Omicron不太會這樣,只要有打疫苗、有抗體,就會控制在上呼吸道,沒有重症就不會有Long COVID的問題。」她表示有重症的人不敢百分之百保證,但大部分的人僅會停留在上呼吸道而非到全身,有打疫苗就有基本保護力。
至於疫苗效益不足的問題該如何彌補?
何美鄉指出,現在台灣買了35萬口服藥物,而台灣75歲以上的人打3劑約是5成多,「所以75歲以上有5成是沒有打疫苗的,這些沒打疫苗的5成重症率非常高,只要感染的話,根據新加坡和其他國家資料,80歲以上重症的機率是20%,算下來有可能需要藥物的人會高於35萬。」
不過她也表示,大家擔心台灣會像香港一樣,「但現在馬上要進入夏天,我覺得我們可能不會那麼嚴重,不過還是要一直觀察。現在沒辦法去算最高是多少,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控制他的疫情,新加坡也感染到10幾%到20%才慢慢下降。」
她強調目前防疫策略,能省就省、需要花功夫的就要花,「要把精力放在需要做的地方,過程就要不斷監測量能、資源跟人數,然後就著重在重症者。用快篩來處理年輕族群如果陽性,也不用當作治療用,只有重症或可能高風險的人,才需要再重複做一次PCR,把PCR的結果當作治療指標。」
(延伸閱讀:人物專訪2》彰化事件兩年後...詹長權:這是防疫必要手段 如果重來一次還是會做「萬人血清調查」 )
現階段地方政府和衛生局的防疫工作更重要
而中國這波疫情持續延燒,上海市一家養老院傳出有大批年長者因感染去世持續發酵,傳出死亡人數可能多達500人。
對此何美鄉表示,「我覺得我們要趕快把清冠一號弄到長照機構,因為這些族群裡面還是有人不打疫苗。現在就是要在這些地方上想一些辦法,或是像長照工作人員應該要每週快篩,這些機構也要清楚疫苗施打狀況。」
何美鄉也指出,不管冬季、夏季,全台每週都有300-500人因肺炎而死亡,「本來呼吸道對我們來說就很重要,有些人受到感染就會變得很體弱,所以為什麼肺炎、呼吸道感染一直都是十大死因之一。大家一直在罵我們開放國門,但這沒辦法,會不會重症是決定在人而非數字。」
她認為,現階段地方政府和衛生局的防疫工作更重要,「因為每個病人就地照顧、就地治療,醫療量能、醫護人員、床位等都要每天去監測有多少比例,每個縣市自己處理比較精確。」何美鄉也強調,「我們不再以確診人數為防疫指標,不再受確診人數干擾,而是以中重症或死亡人數為指標。只要醫療量維持,我們就以最不打攪日常生活的方式快快往前走。看來前面的路,好似有一展明燈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