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ne-storm clouds fly tattered and swift.
The road is forlorn all day,
Where a myriad snowy quartz-stones lift,
And the hoofprints vanish away.
The roadside flowers, too wet for the bee,
Expend their bloom in vain.
Come over the hills and far with me,
And be my love in the rain. ”
A Line-Storm Song By Robert Frost
挾著風暴的破碎烏雲飛馳著,路上終日冷冷清清,
數不清的白色石頭隆起在路,馬蹄痕足跡都消失不見。
溼了的路邊野花,讓蜜蜂不屑一採,枉然度過繁盛的花期。
走到小山來吧!跟著我去遠方,到風雨中來做我的愛人。
暴風之歌/佛斯特
科技巨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4月13日宣布將以440億美元,買下社群媒體巨擘推特(twitter)後,他4月25日推特說:「到風雨中來做我的愛人。」
曾以humankind為題,接著附上用中文推特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馬斯克,讓使用翻譯軟體的西方網友滿臉問號:「人類和豆子有什麼關係?」那「風雨中的愛人」與他收購推特之間,又有何關連或是隱喻呢?
Elon Musk,瘋狂的追夢者
今年51歲的馬斯克,年輕時是典型天才工程師賺大錢的故事。他創立「X.com」的網路銀行(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線上支付系統」),也就是目前仍是歐美各國最廣泛使用PayPal的前身。31歲時,他以15億美元的價格,將PayPal 轉賣給當時全球最大的線上商城eBay,晉身為億萬富翁。
(「線上支付」真是寶,目前美國前三大獨角獸Stripe,也是運用線上支付科技,成就兩位年僅30歲的創辦人Collison 兄弟為億萬富翁,無獨有偶,兄弟兩也是天才軟體工程師!)
馬斯克與其他億萬富翁有些不一樣的是,他拿著15億美元,開始追求他個人的夢想,而且是:瘋狂的夢想。
他2002年成立SpaceX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想為人類殖民火星找出路,不到20年,SpaceX的商用太空梭,寫下太空旅程商業化的創舉;並且與 NASA 合作國際太空站(ISS)補給任務,探索「外太空旅遊」,現SpaceX也是美國前三大獨角獸之一。也許,在不久的未來,當地球汙染嚴重、資源耗竭之時,SpaceX成為移居外太空的重要方舟。
2004年,他加入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擔任電動車的總設計師,接下來的故事不用我說,他從零開始,帶動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創新,把車子當成電腦來製造,2020年,特斯拉超越豐田(Toyota),成為全球市值最大車廠。在2050年碳零排放的世界趨勢下,各大車廠紛紛起而傚尤,加入電動車市場。
被媒體稱為「狂人」、「鋼鐵人」(馬斯克真的有在電影鋼鐵人客串)的馬斯克,運用新技術與新想像,建造出改變人類命運的機器。
馬斯克成為太空探索、綠色能源的先知與先驅。他是否能為現在烏煙瘴氣的社群媒體,帶來顛覆式創新?
馬斯克的驚人之舉
當他宣布用中亞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一個國家一年的GDP,收購社群媒體平台Twitter時,也就不能用常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
為了影響力嗎?馬斯克是推特的活躍使用者,坐擁粉絲8600萬粉絲,他是推特全球排名第七的超級使用者,僅次於女神卡卡。
為了賺錢嗎?馬斯克說得很清楚,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言論自由(an inclusive arena for free speech)。
但他的收購聲明,讓美國民主黨害怕,擔心他重新讓推特被禁終身的川普,重新上線。無時無刻不在推特的川普,是暴力、假新聞充斥社群媒體的典型代表。(美國2021年國會大廈被攻擊事件)
社群媒體之惡
不只川普,全球閱聽人加速移往數位媒體、行動裝置與各種平台。據統計,全球社群媒體活躍用戶總數為42億人,Facebook全球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8億,Instagram與抖音全球用戶皆超過10 億人,推特在全球也擁有2億2900萬名使用者,但閱聽人也知道,社群媒體是散播假新聞最大的來源。
社群媒體不只改變傳媒生態,造成假新聞充斥、言論的極化與破碎化,甚至被威權國家的政治人物和極端分子拿來操弄輿論,例如俄國運用假帳號操控美國總統大選、緬甸政府在Facebook製造對羅興亞人(Rohingya)的仇恨言論;2020年陷入內戰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對戰雙方推特種族歧視、仇恨言論,煽動暴力攻擊。社群媒體對現實世界造成的傷害,如同黑暗深淵,深不可測,難以挽救。
還有我們活在被演算法決定「視界」的年代。
演算法就像是一個黑盒子,不論是FB或是twitter 、IG,由演算法來決定要傳遞給誰,美其名說是形成「同溫層」(echo chamber);講難聽一點,就像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Tim Wheeler 說,演算法針對特定的社群(tribe)去銷售,因此形成部落主義(tribalism)。還有演算法造成的偏見與歧視(algorithm bias),帶來對社群媒體不信任與不公不義,莫此為甚。
因此當馬斯克說要開放演算法,成為公評之事,讓演算法更透明,這是很值得嘉許的作法。尤其是馬斯克自2015年開始,捐了大把銀子在AI研究上,他擔心AI發展出違反人倫之事,就此點來看,馬斯克改造推特,對促進公共論壇應有所助益。
言論自由之公共性
打開媒體傳播史,媒體肩負著讓民眾有知的權利的公共責任;媒體財團化與私有化,一直面臨媒體究竟是為利益,還是或是為大眾服務的挑戰。過去新聞記者有專業素養與新聞自律;現今社群媒體的編輯,則是AI演算法的推薦系統,AI演算法是否能知曉真理與參透人性的複雜?
法蘭克福學派學者哈柏瑪斯,提出在資本主義的支配下,少數菁英透過政經力量,操控大眾媒介,這種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的消失,正好可以形容社群媒體之惡。
哈伯瑪斯提出的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平等參與、辯論審議的公共領域三要素,同時也可以做為檢驗馬斯克收購推特,進行內容改革的標準。
首先,馬斯克認為:「一個公共平台要能被民眾信任與做到包容性,對人類未來的文明是非常重要的。」(馬思克的原話:Having a public platform that is maximally trusted and broadly inclusiv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future of civilization.)因此,最近馬斯克發難,質疑推特假帳號的問題,這也是社群媒體明顯的弊病,相信這是他改造推特很好的出發點。
其次,自稱是言論自由絕對論者的馬斯克,有意減少對內容的控管,但如何避免網路產生更多加猖獗的辱罵?尤其是美國學者提出,社群媒體為了移除或是禁止色情、仇恨言論,運用AI全刪除,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言論審查,而且失去言論多元化與討論的空間。所以控管與放任之間的平衡如何拿捏?是否能創造出理性辯論的空間?
最後,社群媒體要能做為提供公共論壇的角色,而不只是私人公司獲利的機器。如果馬斯克的推特改革,能做到這一點,或許就像他多年前,發現特斯拉的生產線出現問題時,他住在Fremont and Nevada工廠三年,去解決問題,接著他說:地球上沒有人像他一樣,這麼了解電動車的生產線。
他能用改善製程的工程師思考,帶起尖端科技的革命,進而改變世界。就像他引用佛斯特的詩一樣,「到風雨中來做我的愛人」,當社群媒體引發諸多的腥風血雨之際,或許他收購推特後,也可以帶動言論自由與公共論述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