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台灣通報最多的法定傳染病,國人就醫習慣通常是「有症狀才就醫」,因此要將沉在冰山底下的結核病個案尋找出來,減少傳播是刻不容緩的事。
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不一定會發病,但約有1/10受感染的人會發病,且距離感染的時間愈近,發病機會愈大。而「潛伏結核感染」 是指曾經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此時體內潛存著休眠的結核菌,沒有症狀,也不會傳染他人,但當感染者身體抵抗力差時,病菌即會舒醒,開始繁殖而發病。
潛伏感染者終生發病率為5-10%,與傳染性肺結核個案接觸者如為幼童,則終其一生的發病機率高達17%,高於成人發病機率5%。研究顯示,愈年幼受感染發病機率愈高,尤其是學齡前之幼童約為同齡者發病機率的240倍,而成人則為同齡者之8-50倍,由以上資料可得知年紀愈小受到感染,未來發病的風險就愈高。
如何治療?
潛伏結核感染(LTBI)的治療就是希望,已感染而未發病者如能儘早服用結核藥物,可降低發病的風險。易感染結核的高危險群包含罹患糖尿病、洗腎、使用類固醇藥物、正在接受化學治療者、酗酒及營養不良及愛滋感染者等,發病率更高。當與結核病共同居住的家人或是生活密切者,如一天接觸超過8小時以上或再可傳染期間累計達40(含)小時以上之接觸者(如同事)均需做接觸者檢查:包含X光片,再依年齡別做結核菌素皮膚測驗(未滿5歲接觸者)或丙型干擾素血液測驗(IGRA),以上檢驗結果需由醫師進行綜合性評估。
潛伏結核(LTBI)治療目的在於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避免發病傳染給他人及影響生活規畫等,目前共有4種處方可供選擇,預期可降低我國結核病發生率,期望2035年能達成消除結核的目標。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其藥物治療的種類如下: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 簡美完 肺結核個案管理師 ,本文轉載自第366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