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怕走得太前面 美學馴獸師洪易

人物

在臺灣,知名私人美術館大多是由實力雄厚的企業家出資興建,向世人展示藝術收藏品味。而能成立個人專屬美術館的當代藝術家,可說是鳳毛麟角,洪易即是其中之一。2020年2月,這位統御繽紛彩繪「動物大軍」揚名海外的藝術家,在彰化田野間打造占地千餘坪的個人美術館,園區內接地氣的舊穀倉與紅磚黑瓦建築外觀一如其作品,是汲取這片土地養分後所長出的精采,也呼應著他「在地化就是國際化」的理念。但在成為今日聞名藝壇的「大師」之前,也曾歷經高潮迭起的創業之路,和孑然一身的失意低谷,而他又是如何歸零重新出發呢?

2021年洪易的作品遠赴西班牙展出,更受到Benidorm市政府典藏。

沒人懂的前衛是寂寞的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洪易,本名洪鴻溢,生於臺中市南區大慶街,長於烏日,畢業於明道中學美工科。「本來想靠當完兵加分考大學,沒想到,後來退伍進入職場就再也沒回校園讀書。」洪易爽朗地分享30年前的往事,從輾轉過工地、業務銷售,到後來去職訓局結識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喝茶聊天過程中把夢想實踐,在府後街創業開了間當年蔚為風潮的泡沫紅茶店。接下來幾年,他又陸續開了幾間不同概念的店,像是藝術新樂園、黑貓俱樂部、阿荳原始茶店、黃金教堂Pub,甚至創立了X世代臺灣私立美術館。前衛作風的鮮明標誌,都曾成為城中熱門話題。

回首那些年的天馬行空,洪易有所感觸,「在學歷掛帥的年代,搞創作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學歷背景,大家也只會覺得你是在亂搞。」但也因開的店個性強烈,吸引不少藝術圈的朋友。他表示,年輕時什麼事都勇於嘗試,什麼店也都敢開,卻敗在不夠專精。最終,只能當作繳學費、花時間去學習經驗。但也是這些年的養分累積,打通他日後在藝術產業推廣與行銷的任督二脈,更擅與各行各業的人互動,換位思考、傾聽需求,而非一味關在象牙塔中創作。

921大地震搖醒迷失的初心

20出頭就事業有成的洪易,可說是年少得志,風光無限卻逐漸迷失自我。直到29歲那年,他收起最後一間店面,還將烏日老家抵押還債,從意氣風發跌落塵埃。「隨著店一間一間地開,認識的人開始變得複雜,感情世界也很豐富。但後來店陸續倒掉,加上921震垮烏日老家,徹底把那時候的我搖醒,彷彿老天爺要我靜下心創作一般。」洪易雲淡風輕地談著年輕時的轟轟烈烈,20年光陰流淌而過,早已把人生路上的疙瘩磨平。

千金散盡之後,洪易進駐臺中20號倉庫藝術特區,歸零後重新開始正視關於創作的一切。他笑著說:「當時的長官都說我是最認真的藝術家,一直住在倉庫裡創作,但其實我是無處可去。」在20號倉庫待了3年,洪易決定將名額讓出給新的藝術家進駐,自己則搬遷到潭子1號倉庫。不同於20號倉庫是政府出資整修有附加衛浴,潭子倉庫則是盥洗都要另覓他處。環境困窘不堪,他心無旁鶩全心投入創作,在藝術領域放手一搏全力衝刺。「也許有人會罵,怎麼把小孩都丟給老爸照顧,但我知道,那時不拚要何時拚?這是人生的選擇。」

拋磚引玉為藝術提供能量

這幾年,洪易帶著揉合了在地元素、個人特色鮮明的作品走向世界,參展足跡遍及中、美、日、韓、西班牙等國。談起創作,洪易侃侃而談地說道:「想要大眾接受度高,作品就不能稜角分明、鋒芒尖銳,要繽紛舒服,要有所妥協,這是一路走來的體認。創作必須找到平衡點,然後尋求企業合作,讓他們懂得藝術,並看見作品價值,進而讓藝術市場充滿能量,才能做更多的事。作品要先被看見,才能傳達自身想法。」

他同時點出,成立美術館除了作為創作展示空間,也希望為更多藝術家提供曝光的舞臺。現今臺灣經濟穩定,所以應該讓企業願意踏入藝術領域提供更多能量。因為一位藝術家的養成要一、二十年,但可能因遭遇挫折或缺乏資源被迫放棄創作,這是相當可惜的。如果只是依靠單純作品買賣維生,這樣的商業模式是非常脆弱的,更不用說仰賴政府補助。所以,洪易希望藉由成立美術館匯聚能量,提升在地軟實力。

走過20年創作歲月的洪易早已聲名遠播,但他卻不認為自己是什麼「大師」,而僅是一位熱愛創作的「美學工作者」。他說,想要把臺灣的「品牌」建立起來,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藝術,比起供奉在故宮廟堂之上的「歷史」,現在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藝術家,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

而洪易,正身體力行地實踐著。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