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首次對外發布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5日在彰化臺化廠舉行成立記者會,董事長王瑞瑜親自出席並與合作廠商簽約,宣布未來投資設立模組廠、儲能廠及在彰濱工業區打造電池芯廠,二階段擴廠後將超越台泥,成台灣最大電池芯廠,打破目前全靠進口限制。
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長王瑞瑜在致詞時表示透露出台塑集團在電池事業上10年磨成一劍的辛苦過程,早在1990年代她的父親、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早預言電動車時代的來臨,尋找合適的電池材料,1996年先投資一家美國廠並把技術引進南亞並成立研究中心,卻是上一代的鎳氫電池,在實用上有太多限制。
為找尋合適電池材料,台塑1990年就起跑
王瑞瑜說,2008年接觸到鋰鐵正極材料,成立台塑鋰鐵公司,但容量無法和鋰三元材料比較,雖然沒有成功的把鋰鐵當成電動車的電池,但並未放棄,她在台塑生醫內成立電池專案組,專注在鋰鐵原料的掌握,默默耕耘,終於克服障礙,獲得各種認證,而電動車的時代也來臨了。
台塑集團內在電池芯組成部分,從鋰鐵正極材料、電解液、鋰電銅箔、隔離膜用PP等,材料自製率已達70%以上,因此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的最大目標之一就是打造台塑集團第一家電池芯廠,追求電池芯自製。
台塑進軍電池芯廠,掌握7成自有材料
目前國內的電池芯全部仰賴韓國、中國的進口,而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轉投資台塑尖端能源科技公司,規劃將於彰濱工業區,建構面積6.1公頃的綠能生產基地,初期將先分別設置2.1GWh鋰鐵電池芯廠與模組廠,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完工量產,後續再視發展 狀況,投入第二期擴建,目標將電池芯與模組產能分別提升至5GWh。
台塑新智能科技的電池芯廠和台泥的能元科技電池芯走不同材料,台塑主攻鋰鐵電池、台泥則採鋰三元電池,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劉慧啟指出,鋰三元的原料有鎳、鈷等金屬,在全球燃油汽車漸轉換成電動車情況下,因為太多產業都使用鎳、鈷,有礦藏量有不足的疑慮,而且鎳的價格也曾巨幅波動,鋰鐵礦源比較穩定。
在彰化做模組廠,也進軍大型儲能案廠
劉慧啟還說,鴻海有國際競爭力、也做鋰鐵電池,但台塑在鋰鐵電池的原材料、上下游整合的努力超過26年,並已獲得多項認證。(一項認證可能要花2年),因此有一定的優勢,算是後發先至,而且當電池芯廠第二階段量產後,將是全台灣最大電池芯廠。
這次發布的另一個亮點是在台化彰化廠區先設置年產能達200百萬瓦時的鋰鐵電池模組產線,在台化彰化廠區先設置年產能達200百萬瓦時的鋰鐵電池模組產線,第一階段(2022/7)產能200MWh,第二階段(2023/12)產能1GWH。
在儲能事業也有重大進展,2021年全台首座採用TESLA (特斯拉) 儲能系統的翰可國際將採委託台塑打造50MW的儲能廠案。等於台塑這家新公司一成立,就三箭齊發,一舉進軍電池芯、電池模組、儲能三大綠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