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減少,台灣私校挫咧等?


「我們這邊真的受影響,好幾個同學的申請案都停了。」家住遼寧來台灣當交換生的陳同學說。「哪有?我特別去問學校的老師(大陸),老師說沒影響啊。應該是你們東北比較嚴,像我們南方就開放多了。」陳同學的說法,立即被同樣是來台灣當交換生、家住廣州的林同學嗆回去。

這是北部某私立大學課堂上的對話。對於最近傳出大陸吉林省下令暫停辦理陸生赴台相關作業,成了在台陸生熱烈討論的話題。陸生來台是否因為改朝換代出現變化?

一般來說,陸生來台唸書分成三種身分型態,一是來念大學部及碩博士班(本科生),第二種是來念二年制學士班(專升本),第三種則就是暑假來台的短期研修生、學期交換生。

陸生來台以短期研修生居多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104年學年度,來台灣唸書的本科生有3019人,專升本有105人,短期的研修生、交換生人數最多,高達3萬4114人。

對於陸生來台唸書是否生變?台灣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南台科技大學行政副校長張鴻德說,他跟北京教育部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確認過,陸生來台就讀學位的政策沒變,今年考上台灣各大學的陸生,一定能夠成行。

張鴻德說,即將在9月份來台就讀碩博士班、正式分發榜單,已經在5月份公佈,經統計,國內76校共錄取1057名學生,比去年的1094名,少了38位。而專生本就讀二年制的學位生則分兩階段招生。第一階段已經放榜,第二階段則在6月下旬分發。屆時才會知道有多少學生要來台灣唸書。

陸生來台人數減少?答案7月揭曉

至於來台念大學的部分,各校還在招生,要到7月5日才會完成分發,答案才能揭曉。截至目前,陸生來台就讀排名前三的學校銘傳、淡江、文化都認為影響不大。

銘傳大學校長特助蕭耀文說,新的學年度不論是交流生或是交換生的名額,都比前一個年度增加至少1成。為了查證訊息的真確性,他還親自打電話詢問大陸的國台辦、省台辦、市台辦,甚至是這一次新聞引爆點的吉林省中的吉林大學,都回應沒有接受到中國政府的「指示」。

淡江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處長林柏杉也認為僅是個案。該校開放陸生交流至今是第5年,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位生每年從65位增加到417位,交換生及研修生每學期有300到500位,下學期要來的學生目前也持續在辦手續、審核文件,和對口學校交流未受阻。

至於文化大學,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該校的研修生人數不便公佈(教育部不統計各校研修生人數),但官方管道國台辦、陸委會或是海基會、海協會都目前沒有發表官方說法,因此這樣的揣測並不顯著,是否真的限縮,要等7月陸生聯招會公布綠取名額才知道。

轉向東南亞招收學生

「多少都會受到影響,等放榜後就知道了」一位長期在大陸負責招生陸生的台校工作人員說。「江西、吉林省這些不是陸生來台的主力城市,放出這樣的消息,頗有試風向球的味道」一位在私校大學任職的老師說。

受到少子化影響,接受政府補助較少的私立大學,必須絞盡腦汁生財,海外學生成了填補空缺的最大來源,每年招生人數持續成長的陸生,是一筆不無小補的收入。但隨著大陸政策會因狀況而改變,私校也不敢把全副精神放在陸生身上。

「根據調查,港澳和東南亞地區的學生,最喜歡來台灣念傳播相關科系,未來我們會增班容納這些學生」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說。建國科大國際交流處處長林國興也對媒體說,學校已經朝向東南亞、東北亞、外蒙等地招收學生,就算是陸生人數雖然少了,但對整體招生沒太大影響。

面對「財務」這件事,私校比政府還更敏銳,也比總統蔡英文早先一步看到「南進」的商機。

 

延伸閱讀》

陸生不來,觀光業先受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