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坤出血性腦中風》未來一週是觀察重點...為何夏季也會發生腦中風?醫師解析

醫療保健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昨(11)日晚間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私人聚餐時,傳出突然身體不適,出現手臂無法舉起、說話有困難,坐在一旁的柯文哲見狀判斷立即送醫,晚間19時49分經由119緊急送往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醫院急診,進行電腦斷層後進行手術。

針對蔡炳坤病情,北市聯醫今日也對外說明,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副院長林志陵表示,蔡炳坤到院時評估意識不清、血壓偏高,「進行緊急腦部電腦斷層及其他相關檢查,檢查結果呈現右側大腦大片出血合併中線偏移,隨後緊急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並植入腦壓監測器,手術時間約為1個半小時,術後入住加護病房觀察治療。」

柯文哲也在昨晚接受媒體表示,蔡炳坤當時坐在右手邊,用餐時突然緩慢偏向他,見狀發現狀況不對,趕緊站起來扶住蔡炳坤,並叫人打電話送醫。北市聯醫表示,仁愛院區已組成醫療小組積極照護,目前蔡炳坤生命徵象穩定,持續鎮靜治療中,未來一週為關鍵觀察期,也將持續追蹤蔡副市長的病情狀況。

(更多新聞: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指揮中心何時降級? 洪子仁:最佳時間點是8月底 )

蔡炳坤出血性腦中風》未來一週「腦壓、血壓」是觀察重點

蔡炳坤的主治醫師林文雄補充,蔡炳坤為右側大腦出血性中風,目前持續鎮靜治療中,控制腦壓、血壓,但鎮靜治療下會處於深度昏迷狀況。不過他也強調昏迷指數並不重要,主要是看顱內壓,誘發主因為高血壓,未來腦壓、血壓會是觀察重點。

腦中風的發生總是突如其來,根據統計發生腦中風後有1/3人會發生重度失能、1/3人中度失能,只有1/3人較輕微可返回正常生活。

腦中風大致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缺血性腦中風」,以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較多佔約8成,「出血性發生率較低約佔2成,但因血管突然破裂,腦中風症狀的嚴重度會因腦組織受損的位置和大小而異,症狀發生得很快,可能數秒到數分鐘就很嚴重,致死率也較高。」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出血性腦中風發生時,會伴隨如大腦淺層出血會出現頭痛、半側下肢或上肢無力等症狀。

根據最新公布的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45-64歲血壓異常(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的比例高達6成1,但超過半數的高血壓病患並沒有明顯症狀。不過錢政平也提到,「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喝酒、無運動習慣、不健康飲食、腎功能不佳及有凝血疾病患者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

夏季也可能發生腦中風,原因是...

錢政平也表示,許多人認為腦中風在冬天或氣溫驟降時才會發生的事,「但其實腦中風在夏季時一樣會發生。」

他進一步解釋,由於冬天常發生氣溫驟降易使血壓、血流壓力升高,使得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但除了低氣溫,在夏季天氣太熱時血管會擴張讓血壓下降,以及室內與室外的溫差增加,也可能導致血壓的波動,進而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錢政平並指出,腦中風的發生關鍵並不在於發生在夏季還是冬季,最主要的關鍵還是來自高血壓的控制,尤其三高族群都要特別當心。「以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來說,過高的血壓易使血管內膜受損,若再加上高血脂造成堆積或有抽菸習慣,更會加速動脈血管的硬化,失去了彈性的血管,破裂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錢政平表示,由於三高多並無明顯不適感覺,大多數都是透過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有三高問題,建議民眾30歲開始可每年為自己安排抽血及測量血壓作為基礎健檢;若有三高問題者,要遵守「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健康生活型態並定時依照醫囑服藥做好控制。

如何降低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醫:控制好「這個值」

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王宗道醫師也提醒,根據今年5月最新公告的「2022年台灣高血壓指引」中,已將高血壓標準從原本的140/90mmHg下修到130/80mmHg,希望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王宗道表示,指引中也鼓勵依居家量測「722原則」,為連續量7日、每日量2回(早晚各一回)、每回量2次(中間隔一分鐘),然後將7日早晚的血壓分別取平均值,所得的血壓平均值來判定是否有高血壓,避免到醫院因白袍效應導致血壓值失真。

錢政平提醒民眾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腦中風的最佳方法,並強調要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有無三高問題絕非靠自身感覺做為評估。他也提到,除了在發生腦中風時把握黃金時機送醫降低失能及致死機率,若能早一步透過健康檢查發現異常,做到盡早控制改善或治療,還可降低對個人健康損害與家庭經濟及心理負擔。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