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日遇刺身亡,台灣社會深感悲傷,並為這位「台灣堅定摯友」祈求冥福,同時關切安倍遺緒是否能獲得延續。因此,國策研究院13日舉行「安倍首相與日本政局」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探討安倍所奠定、支持的日本「印太戰略」和台日友好氛圍是否將出現變化?未來前景又是如何?
與會學者基本上對台日關係抱持樂觀態度,國策院執行長郭育仁肯定「台日關係會繼續往前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讓副總統賴清德訪日弔唁安倍,就是非常明確的指標。
相形之下,安倍離世將是日中關係的分水嶺。「日本對中國的挑釁行為,容忍度會幾近於零」郭育仁指出,「接下來日本反應會非常強烈,現在要小心的應該是中國」。
岸田將延續安倍路線「親美、友台、抗中」
岸田是否會延續安倍路線?郭育仁表示,兩人對核能、經濟政策、調升國防預算快慢雖有不同見解,但在美中政策、支持台灣等國安外交方面,整體而言沒有歧見。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楊鈞池也同意,雖然實際執行上會有一些調整,但岸田將繼承安倍政策,參議院選舉結果更顯示出,這同樣是日本民眾的期待。
至於如何解讀賴清德赴日弔唁安倍,創下1972年台日斷交以來最高層級訪問?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推斷,賴清德日本行能在短短48小時拍板,其中想必有總統府、內閣府等台日雙方高層聯繫,代表台日關係大躍進。
范世平指出,賴清德本身和安倍關係沒有那麼密切,卻以家族親友身分、私人行程名義參與安倍告別式,或許這能成為未來台日互動的新模式和突破口,帶來許多想像空間。
(更多相關新聞:斷交50年來赴日最高層級》副總統賴清德東京親自弔唁安倍晉三 全程保密低調到家)
此外,各國政要及日本重要內閣官員出席安倍家祭,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在日本,賴清德此行對台日關係和台灣國際能見度有莫大幫助。
如果中國攻台...安倍為自衛隊「協防台灣」鋪路
前外交部長、國策院院田弘茂回憶,2021年12月國策院邀請安倍以視訊方式對台灣發表演說,安倍一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安保同盟有事」在國際掀起軒然大波。
(更多相關新聞:台日連線》安倍晉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盡力助台加入CPTPP、參與WHO)
安倍將美日安保同盟帶入台日關係,田弘茂認為安倍身為日本重要政治領袖,做出上述發言前想必曾與美國溝通。他感謝安倍希望「讓我們台灣人感到安全」的用心,台灣並非沒有朋友,日本就是一個關心台灣、站在台灣這邊的有力朋友。
具體而言,安倍任內制定的「新安保法案」解除部分集體自衛權禁令,就為日本衛台提供法源。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主任林賢參說明,若日本國會認定台灣遭到攻擊,而此攻擊威脅到日本生存時,日本可在「徵求台灣政府同意」之後派自衛隊協防。
此外,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會議」(Quad)是由安倍發起,而台灣雖非Quad成員,2018年Quad採二軌外交方式在東京召開「Quad-Plus對話」時,國策院也作為台灣代表受邀參與。
不忍了!安倍過世成中日關係分水嶺
以安倍過世為分水嶺,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很有可能會轉趨強硬。郭育仁分析,過去十幾年來,對於中國在東海及四島周邊的軍事活動,日本應對方式非常彈性柔軟,並未設置底線。
然而,「安倍以這種方式離開,對於他所堅持的理念價值,日本朝野各黨、自民黨黨內派系的歧見頓時消失」郭育仁說。中國這次小心應對安倍離世,低調回應賴清德赴日出席致哀,他解讀這反映中國確實掌握了日本風向變化。
另一方面,中國下半年將召開中共兩大政治盛會「北戴河會議」和「二十大」,再加上中日建交50週年將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無法承受在這之前爆發重大中日衝突。
因此郭育仁預期,中國對日政策和挑釁行為將有所收斂;范世平也點出,習近平追求平穩之下,對內部激進鷹派言論予以壓制,包括「小粉紅」對安倍離世的各種冷嘲熱諷。
「安倍做了很多中國討厭的事情,但也做了不少中國喜歡的事情」郭育仁評論,戰略思維不是線性的非黑即白,而安倍身為戰略家的厲害之處正在於「儘管做了對手討厭的事,卻仍能讓對手不得不喜歡他、很難批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