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灌出一個日本?《大國空巢》作者:中國實際人口比官方公布數字少1.3億

中國議題

本文作者為:易富賢,中國人口學家、《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作者,現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資深科學家。《大國空巢》為一批評中國生育計畫的著作,2007年在香港出版後被中共列為禁書,直到2013年才解除禁令。

前情提要:《路透社》8月9日報導,武漢肺炎與經濟不穩定影響各國生育率,然而人口學家指出,中國所受衝擊特別顯著,尤其是他嚴格的「清零政策」和封城措施,降低該國女性的生育意願,中國已經不甚樂觀的人口前景又蒙上一層陰影。

中國官方公布的人口數據總是經過系統性高估,儘管所有人都知道這點,當局仍持續打擊提出質疑的人。例如我的著作《大國空巢》2007年才剛出版便被查禁,因為我在書中表達我對中國一胎化政策的擔憂,並預測中國人口將於2017年開始萎縮,而不是中國政府和聯合國2006年《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下簡稱WPP)預測的2033-2034年。

接著2019年,我得出一個結論2014年中國人口已被印度超越,並於2018年開始下降。這比我最初估算的2017年晚了一年,是因中國提出二胎政策。中國當局的回應,是中國統計局局長在中央電視台採訪中指責我製造謠言,同時《人民網》將我的結論排在「2019年中國十大謠言」第三名。

如今聯合國發布了2022年WPP,認定中國人口從今(2022)年開始下降(這比2019年的預測早10年),而印度人口明(2023)年將超過中國(比2019年預測早7年)。然而和之前的修訂版一樣,聯合國報告仍高估了中國人口數據

聯合國和北京都在灌水中國人口

2022年WPP、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2020年人口普查,都高估了1990年後的中國出生人口。2022年WPP、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自2004年開始出現出生高峰,國家統計局則把高峰定在2011年,而這三組資料在2010年後出生人數方面大致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國才以選擇性二胎取代一胎化政策,2016年再頒布普遍二胎政策。由於一胎化政策已不可逆地改變中國民眾的生育觀念並重塑經濟樣貌,2015、2017年及此後都沒再出現嬰兒潮。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上述三組資料分別指2004、2011年中國出現出生高峰?

中國戶籍資料庫顯示2010年3-14歲人口僅1.69億,而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該年齡區間的人口為1.76億。另一方面,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996-2007年期間有2.1億人出生,2002年WPP則記載15-26歲的中國人口有1.95億人。(編按:意指1996-2007年出生的中國人口,根據紀錄機構不同,有1.69億、1.76億、1.95億、2.1億四種數據,差距最大達4100萬人)。

生育率往往隨著健康和教育水準提升而下降,台灣在這兩方面領先中國約15年。1989-2004年台灣平均生育率為1.6,2005-2021年降至1.08,然而2022年WPP指中國2004-2019年平均生育率為1.68。(編按:意指2004-2019年期間中國生育率應和1989-2004年的台灣差不多,卻高出0.08)。這是否代表我們應該相信,一胎化政策不但沒有降低中國生育率,甚至還提高了生育率?

中國實際人口可能少於13億

2000、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得出的總生育率分別為1.22和1.18,而女性在育齡期間(15-49歲)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平均數據為0.86和0.73,與台灣1985-1995年的0.75大致相同。然而2022年WPP指2000、2010年中國總生育率分別為1.63、1.68,這代表首胎生育率必須高達1.15和1.03。這樣的數據是不可信的:考慮到中國的不孕率和生育力受損情況、未婚和頂客族(DINK)人口,還有懷雙胞胎的機率相當低,中國的首胎生育率應遠低於1.0。

此外,中國每一名新生兒必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而我們知道一劑卡介苗平均可注射1.2-1.5個新生兒(小醫院一人一劑,大醫院可能三人一劑)。例如,因為2010年分發了1154萬劑卡介苗,而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0歲人口為1379萬,那麼每劑卡介苗平均接種1.2名新生兒。

2018、2019、2020年卡介苗的發放數量分別為621萬、573萬和537萬劑,這代表中國人口自2018年開始下降(當年總死亡人口為993萬人,而中國年出生人口很快就會低於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百度趨勢(等於中國版的Google Trend)的證據也符合這項發現,它顯示2018年孕婦裝、嬰兒車、嬰兒床等與新生兒有關的消費量有所下降。

然而根據2022年WPP的2018、2019和2020年中國人口數字,每劑卡介苗得注射2.7、2.6和2.5個新生兒,這是有違醫學常識的。

從上圖可看出,無論是聯合國WPP、中國國家統計局或人口普查,都有對中國人口灌水之嫌。

中國戰略奠基於「錯誤的人口資料」

我們該如何解讀上述數據差異?幸運的是,2022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發生大規模資料外洩,而這有助於解開中國人口數據的神秘面紗。一位匿名駭客聲稱自己獲得約10億中國公民的個資,並發布一個有75萬筆紀錄的樣本,其中包括25萬名位於不同年齡區間的公民的戶籍資料。這些樣本資料高度分散且隨機,幾乎涵蓋每個縣,包括圖博(西藏)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比對姓氏人口比例之後,該駭客公布的數據看來與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一致。

由於抽樣不是完全平均,不可能精確反映全國各年齡區間的人口數,但年齡分布的總體模式與過去人口普查一致。這份資料顯示1990年後中國出生率持續下降,甚至比我預測得更快,而且2004、2011年也沒有達到出生峰值。這表示實際上中國人口並非官方數據所指的14.1億,甚至可能比我自己估算的12.8億還少。這也代表中國的經濟、社會、外交和國防政策,還有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中國政策,其實都奠基於錯誤的人口資料之上。

高齡化出乎意料迅速,它正使中國經濟放緩、減少政府收入並增加債務,2022年各省都在削減公務員薪資和基礎建設投資,支持中國戰略擴張的人口基礎顯然已經消失。

中國是否會調整戰略,尋求與西方國家建立友好關係,或者像俄羅斯那樣拼命破壞全球秩序?第一個選項顯然符合中國和西方的利益,因為西方同樣面臨高齡化危機、需要進行戰略收縮,而第二個選項只會將中國拖入長期衰退的泥淖。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