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辭世》解體蘇聯 終結冷戰 推倒柏林圍牆 堪稱20世紀最偉大領袖

國際

莫斯科中央臨床醫院證實,蘇聯末代領導人與改革派領袖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8月30日晚間病逝,享耆壽91歲。

戈巴契夫被英國《BBC》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執政時將統治亞洲和東歐大片地區70年的蘇聯解體,並帶領蘇聯終結冷戰,與美國的關係大大改善,促成東西德統一。

蘇聯解體,結束70年對東歐附庸國的統治

1985年,戈巴契夫制定改革計劃時,他當初唯二目標是重振蘇聯低迷的經濟和徹底改革其政治進程,這位蘇聯「perestroika和glasnost」(俄文的意思為改革和開放)的總建築師釋放勢不可擋的力量,促成蘇聯的解體與滅亡。

他放寬一些民間限制,催化出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結束共產黨的統治,不僅蘇聯本身解體,東歐與中亞等衛星附庸國也脫離蘇聯,紛紛獨立為國家。

作為蘇聯共產黨的第8任也是最後一任領導人,「農民之子」戈巴契夫謀求改革共產國家,並促進更大的政治透明度。但他短暫執政7年期間推動改革與開放,釋放銳不可擋的力量,導致蘇聯滅亡,改寫了全球地緣政治的版圖,使美國成為地表唯一的超級強國。

戈巴契夫出身農家

1931年3月2日,戈巴契夫出生於俄羅斯南部的斯塔夫羅波爾地區。他的父母都在集體農場工作,年僅10多歲的戈巴契夫年少聰慧,就會開農田收割機,幫忙農活。

1955年,他從莫斯科國立大學畢業時,曾是共產黨的積極活躍份子。在他與新婚妻子萊莎回到斯塔夫羅波爾後,他開始在地方黨組織迅速崛起。

戈巴契夫是新一代政黨活動家,他們對蘇聯高層的老人專政感到越來越不耐煩。1961年出任共青團區委書記,成為黨代會代表。他作為農業管理者的角色,成為地方政壇主力,再加上他在共黨內的地位,使他在該地區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呼吸新鮮空氣

1978年,他以中央農業書記處書記的身份前往莫斯科,僅僅2年後,1980年就被任命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擔任第6任總書記期間,戈巴契夫多次出訪國外,包括1984年訪問倫敦,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對媒體表示,她對未來與蘇聯的關係持樂觀態度,她喜歡戈巴契夫,2國可以一起做生意。

安德羅波夫1984年去世時,戈巴契夫有望接替安德羅波夫,沒想到,病懨懨的契爾年科卻出任共黨總書記,一年之內,他也去世了,政治局最年輕的成員戈巴契夫接班,1985年出任蘇共總書記。

他是第一位在1917年10月革命後最年輕的總書記,為灰暗僵固的蘇共政壇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氛。

1985年出任蘇共末代總書記

戈巴契夫時尚的著裝和開放、直接的態度與歷任領導人完全不同,妻子萊莎更像是美國第一夫人,而不是蘇共總書記的妻子。

他上任後首要任務是重振瀕臨崩潰的奄奄一息的蘇聯經濟。他很精明,深知如果經濟改革要成功,就需要對共產黨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

他的解決方案用簡單來說就是2個俄語單字「perestroika和glasnost」(俄文的意思為改革和開放),他說國家需要「改革」,他處理的工具是「開放」。

「你們比其他經濟體落後,你們的劣質商品是一種恥辱。」 他告訴列寧格勒的共產黨高層,1991年列寧格勒改名為聖彼得堡。

國家需要「改革」與「開放」

但是他沒有打算用自由市場經濟取代國家控制,正如他在1985年對黨代表的明確講話。「你們有些人將市場視為經濟的救星。但是同志們,你們不應該考慮救生員,而應該考慮救生船,船就是社會主義。」

他對付共產體制僵固的另一個武器是引入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首次實行自由選舉。

專制鐵幕開始出現裂縫,在組織龐大的蘇聯集團內部引起許多不同民族震動,1986年12月哈薩克爆發動亂,預示動盪時期即將來臨。

戈巴契夫想結束冷戰,1988年5月,他和美國總統雷根在莫斯科紅場談判成功,幾個月前兩位領袖簽屬《中程核力量條約》,廢除一整類武器,解凍美蘇冷戰。他還宣佈單方面削減蘇聯常規部隊,同時結束蘇聯軍隊對阿富汗的恥辱和血腥佔領。蘇聯近10年參與阿富汗內戰,約15,000名蘇聯士兵在阿富汗內戰喪生。

1988年戈巴契夫和雷根談判成功

在戈巴契夫的領導下,美蘇冷戰迅速解凍,但他最嚴峻的考驗來自那些不願意被蘇聯吞併的國家,附庸國掀起開放和民主的浪潮,引發要求獨立的呼聲,戈巴契夫最初以武力鎮壓這些呼聲。

蘇聯的解體始於北部的波羅的海3國,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率先從莫斯科手中掙脫出來,而後一場獨立建國風潮向俄羅斯華沙公約盟國蔓延。

獨立運動風潮在1989年11月9日達到高潮,在民眾大規模示威之後,蘇聯衛星國當中最強硬的東德公民獲准自由進入西柏林。

戈巴契夫不派出坦克鎮壓東德民眾

戈巴契夫不是派出坦克鎮壓東德民眾,以往派出坦克是蘇聯鎮壓附庸國的傳統,一反常態,戈巴契夫宣布東西德統一,是德國內部事務。

1990年,戈巴契夫印為在東西方關係的根本變革中發揮的領導作用,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到1991年8月,莫斯科的共產黨大老已經受夠改革開放,他們發動軍事政變,將黑海度假戈巴契夫逮捕。

莫斯科共黨的領導人葉爾欽抓住了機會,結束政變,逮捕示威民眾,戈巴契夫所有政治權力幾乎都被剝奪,以換取他個人的人身自由。

1991年共黨組織民眾示威抗議,那一年政變標誌戈巴契夫執政時期的結束。推翻戈巴契夫的企圖失敗,但大大削弱了他的地位。政治學者烏爾諾夫說,政變對他影響很大,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心身上,有很深的創傷。

1991年底蘇聯宣告解體

政變6個月後,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統,第二天蘇聯宣告解體,共產黨本身被邊緣化,俄羅斯開始一個嶄新、不確定的時代。

戈巴契夫下台後,撰寫論文和書籍,並繼續在俄羅斯和國際事務領域發聲,在1990年代,他參加國際巡迴演講,並與世界領導人保持聯繫,在許多非俄羅斯人民眼中仍然是英雄人物,贏得無數獎項和榮譽。

他曾在1994年3月訪台,掀起「戈巴契夫旋風」,應邀在立法院演講時表示,他感謝台北民眾的友好熱情的接待,他演講主題是有關冷戰後,新政治思維和當代國際關係重建等議題。

訪台掀起「戈巴契夫旋風」

曾和戈巴契夫多次接觸、時任立委黃煌雄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民眾對戈巴契夫的衷心喜愛,應有幾分出自對悲壯英雄人物的憐惜。

除台灣民眾欣賞戈巴契夫之外,戈巴契夫許多事蹟也在國際贏得無數讚譽,因為他拒絕以坦克血腥鎮壓蘇聯集團附庸國爭取自由的民眾,放寬對俄國媒體和文化生活的審查,支持與美國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武控制協議等。

可惜的是,戈巴契夫的國際聲望始終高於俄羅斯國內,他曾在1996年競選俄羅斯總統,得票率不到5%。他被放逐到政治圈之外,眼睜睜看著他帶頭推行的許多民主改革,如競爭性選舉和新聞自由,都被淡化。

俄民眾沒有感受到戈巴契夫溫暖的心意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俄羅斯民眾沒有感受到戈巴契夫溫暖的心意,許多人反而指責蘇聯領導人放寬對一些企業、農業和製造業的集中控制,導致貧困人數增加和經濟困難,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興起民族主義風潮,以及蘇聯喪失超級大國的地位。

「真正的問題是,戈巴契夫將自由引入社會,但是俄國人不知道如何善用自由,我們好幾代人民都處於非常強硬的極權主義政權之下。我們被剝奪所有基本的人身自由,要克服這種遺產,需要3、4代人的進化。」在戈巴契夫的基金會工作的莫斯科政治學家馬克.烏爾諾夫說。

戈巴契夫的祖父曾被關在古拉格勞改營

戈巴契夫解釋激進改革的必要性。「原因已經很明顯,在指揮官僚體制的控制下,社會休克窒息,所有局部改革的嘗試,而且有很多局部改革一次又一次地失敗,這個國家正在失去願景,那樣生活是不可能持續下去。」

1930年代,蘇聯獨裁者史達林「大清洗」期間,被視為國家敵人的民眾被拘留,有時甚至被殺害,戈巴契夫的兩位祖父都被捕並在古拉格勞改營度過一段時間,然後才被釋放,他在晚年承認,祖父的經歷對他產生深遠的影響。

據俄羅斯官方媒體報導,戈戈巴契夫1950年以銀牌獎從高中畢業,這表明他的課業成績優異。他進入著名的莫斯科國立大學法學院,1952年加入共產黨。1953年與烏克蘭籍同學萊莎(Raisa Titarenko)結婚,之後於 1955 年以優異的成績從法學院畢業。

將蘇聯人民從共黨控制的體制解放出來

戈巴契夫的領導風格為腳踏實地和開放的作風。他在街頭與市民接觸,鼓勵在政治局會議上進行坦誠的討論,並提拔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閣員和助手。

他的公開政策為公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包括允許他們說出他們想說的話,不必擔心受到報復。他鼓勵在政府事務方面表達不同意見和更加坦誠,釋放政治犯,並允許發布有關史達林時代罪行的機密信息。

「戈巴契夫的偉大成就是,將蘇聯人民從共黨控制的體制解放出來,他給了人們自由。」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雷寧讚美說。

「戈巴契夫奠定俄國現代外交政策的基礎,這是為了國家利益,拒絕意識形態;將世界理解為單一且相互關聯的社區;承認普世價值和利益。」特雷寧也稱讚說。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