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開刀!北榮創新研發「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頑性癲癇...盼3-5年用於臨床

醫療科技

癲癇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發作源自於腦部不正常放電,目前已知已開發國家每年10萬人中有50人發病,而開發中國家則高達100人。

癲癇患者中約有20-40%屬於對藥物反應不良之頑性癲癇(drug-resistant epilepsy),根據109年的統計,台灣頑性癲癇病患列入身心障礙者將近5,000名,大部份需要家人照護,承受發作伴隨的不適及意外風險,對於個人及家庭都造成巨大且長期的精神、經濟影響。

「癲癇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大部分病人可以控制得很好,但對頑性癲癇病人來說,藥物效果都不是太理想,近期聚焦式超音波療法的出現可望改變這個情況。」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指出。

(延伸閱讀:疫苗合約封存30年爭議》詹長權:現在疫苗採購不是賣方市場 而是「買方市場」)

「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頑性癲癇,盼3-5年用於臨床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進一步指出,長期以來各種文化對癲癇病人有一些歧視,使病人受到的社會心理層面影響,是外界難以體會的。「其實癲癇沒有這麼難治療,100個病人裡,用一種藥無效、換另一種,或是2種藥合併使用,大概有60多%病人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一整年都不會發作。」

不過她提到,目前有近30%的病人用了2種藥物還是持續發作,就定義為頑性癲癇,「這些病人過往會用外科手術切除,達到完全不再發作的機率也可達8成左右。但這1/3吃藥無效的病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病灶去做開刀治療,這時可以使用內科治療,像是生酮飲食、免疫療法,或神經調控治療。」

由尤香玉帶領團隊,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突破性臨床研究,嘗試以神經調控治療中非侵入式的「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頑性癲癇患者,初步證實可將超音波能量安全地聚焦到癲癇發作點,同時也觀察到電生理訊號的改變,相關結果已於今年1月發表在癲癇學界國際一流期刊《Epilepsia》,尤香玉也表示希望3-5年內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在一般臨床上供患者使用。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帶領團隊,進行「聚焦式超音波」臨床研究,盼3-5年內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為頑性癲癇患者帶來新曙光。(攝影/陳稚華)
以神經調控治療中非侵入式的「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頑性癲癇患者,初步證實可將超音波能量安全地聚焦到癲癇發作點,同時也觀察到電生理訊號的改變。(攝影/陳稚華)
免開刀麻醉!非侵入治療更安全、精準

尤香玉指出,團隊使用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Pulsations)技術,無創穿顱達到調節或阻斷大腦特定區域之神經傳導訊號(如癲癇發作症狀的訊號),而不造成輻射、感染、出血和組織破壞等腦部損傷。「相較於行之有年的侵入式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腦深層刺激、迷走神經刺激及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等,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侵入性低,患者接受度高。」

她進一步指出,進行聚焦式超音波時,病人坐在椅子上,「不需要麻醉,醫師將導能罩以光學導航的方式,移置想要治療的位置上方開啟能量,並將超音波經由頭骨傳到腦中即可治療,治療時間小於30分鐘,在診間就能進行。探頭要放在哪個角度,會根據導航系統去做調整,先前的個案也請神經外科醫師協助操作,這種非侵入式治療同時具備安全性與精準性,可針對深部病灶治療頑性癲癇。」

台北榮總功能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政家也提到,「現在的治療趨勢是希望讓病人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的狀況下,可以治療癲癇,就算沒辦法完全治癒,也能讓生活品質提升,這件事對癲癇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過去臨床上用放射線治療腦部病灶,現在可用超音波,在完全沒有輻射的狀態下治療,是非常大的突破。

探頭要放在哪個角度,會根據導航系統去做調整,先前的個案請神經外科醫師協助操作。(圖片來源/北榮提供)

「聚焦式超音波」能讓頑性癲癇完全根治嗎?

尤香玉表示,目前全球僅哈佛大學、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及北榮有在做相關研究,「2018年想說可以試試看做癲癇病人,聚焦超音波很多人會覺得沒什麼,就類似海芙刀,不過因為要穿過頭骨,有很多東西要克服,但過去20年有很大的突破。超音波能量很強,我們是選擇比較低能量型的,而且無創,可以運用在很多地方。」

她也提到,目前第一期臨床試驗(Phase1)主要是做安全性測試,只收6名個案,現在正在做第二期,已收了4名個案,預計收12名做效率的評估。針對目前觀察的成果,尤香玉表示3名個案中有2名癲癇頻率確實有下降,「但因為我們觀察只有3天,長時間的觀察要再做另外的研究設計。」

問到聚焦式超音波療法是否能讓頑性癲癇完全根治?

尤香玉表示,「會走到神經調控治療大概就是沒辦法做手術的,但用神經調控的很少讓病人完全不發作,不像開刀把病灶拿掉。一般像腦深層刺激、迷走神經刺激術,刺激完後時間越久效果越好,5或6年後完全不發作只有4-10%,神經調控後完全不發作,我們預計也是一樣的程度,但有50%以上的病人,原本一個月發4次的,可以減少到2次。」

至於達到具體有效成果需要打幾次療程?尤香玉表示目前才第一期結束,還沒辦法有明確答案,「第二期還要看它的效果,但受限於此先導試驗觀察期的限制,仍需要後續更多受試者參與試驗來優化治療參數。」

李政家提到,過去臨床上用放射線治療腦部病灶,現在可用超音波,在完全沒有輻射的狀態下治療,是非常大的突破。(圖片來源/北榮提供)
「希望有機會讓癲癇患者一次都不要發作!」

針對收案對象條件,尤香玉表示目前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對象一樣是頑性癲癇、成人、病灶能確定、一個月發病至少3次或以上、對開刀有疑慮者,都可以來嘗試。「其他像是腦部疾病不適合超音波經過,或是目前的情緒心情狀況不穩定、懷孕婦女,目前都無法收案。」

尤香玉認為,非侵入且低能量之聚焦式超音波神經調控,將是未來治療癲癇可行的治療方式,故北榮團隊在110年5月及7月分別獲得IRB與TFDA核准後,現在已經開始下階段試驗收案,希望能擴大受試者規模及觀察時間,來確認治療效果並作為日後治療參數的基礎。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劉浩澧表示,感謝榮總團隊願意相信台大電機的工程技術,也希望這樣的合作能為全體人類帶來福祉。北榮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治醫師周建成也表示,「希望有機會讓癲癇患者一次都不要發作,他們的人生也會有大大改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