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第7次核試蠢動 普丁、習近平都設下圈套讓金正恩跳

國際

本文作者為:羅素(Daniel Russel),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國際安全及外交部門副主席,曾在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擔任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2013-2017)。

前情提要:儘管中國正在舉行二十大,北韓依然出手撼動區域穩定。18日晚間,北韓向西部和東部外海發射250枚彈道飛彈,南韓要求平壤立刻停止挑釁,日本則宣布凍結5個與北韓軍事相關團體的資產。美韓正在舉行「護國22」軍演,10月底也將舉行大規模聯合空演。

俄烏戰爭、台海緊張及美中競爭加劇下,一場新地緣政治危機正在醞釀。北韓中止核武挑釁3年後,如情報機構所警告,恐怕正在準備第7次核武試射,而且可能在11月8日美國期中選舉之前進行

(更多相關新聞: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有望拿下眾院 拜登力拼少輸為贏 最大假想敵仍是川普

北韓可能展開第7次核試

5年前北韓獨裁者金正恩、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互相威脅發動核戰,全球面臨「烈焰與怒火」(fire and fury)前景。之後金正恩與幾位世界領導人會晤,對縮減北韓部分核武計畫做出模糊承諾以換取放鬆國際制裁,締造了虛假的和平。

2019年金正恩與川普在越南的河內峰會宣告失敗後,金正恩返回平壤,不久便下令封鎖全國、防止新冠肺炎流竄,同時繼續快速推進北韓的核武和導彈計畫。

2018年初金正恩開始拓展外交版圖時,就已展現自己絕對要提升北韓核武能力的決心。根據推估,金正恩的軍火庫現在大約有50枚核彈頭此外,2020年試射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後,金正恩在夜間閱兵典禮上秀出大量全新長程導彈,以彰顯其政權的強大武裝。次年,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報告指出,北韓重啟了鈽濃縮作業。接著,北韓試射了長程巡弋導彈和一種具有核能力的新型極音速導彈

2022年迄今,北韓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發射了40多枚彈道飛彈,包括9月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訪問日韓期間,北韓一枚導彈飛過日本上空。北韓寧邊(Yongbyon)的非法鈽加工工廠已經復工衛星影像顯示其核子試驗場豐溪里(Punggye-ri)有工程正在進行,加深了外界對北韓可能即將展開第7次核試的擔憂。

金正恩本就決心以核武威嚇敵人,再加上俄烏戰爭導致地緣政治出現變動,更提高北韓重新擺出「烈焰與怒火」姿態的可能性,區域穩定和全球安全因此受到嚴重威脅。

(更多相關新聞:中共20大》2027台灣該擔心的不是解放軍實力 而是一個失敗的習近平與「核統」

金正恩頒布新法:永不放棄核武

我們不清楚金正恩或前幾任北韓領導人,即他父親金正日,還有他的祖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創辦人金日成,是否真的認真考慮過去核。然而幾十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打出施壓、安全保證和經濟誘因等各種「組合拳」,都無法促使北韓放棄核武計畫。

當金正恩表示「北韓核能力」是該國「值得信賴的盾牌和寶刀」,他永遠不會放棄核武,各國領導人應該相信他的話。9月金正恩頒布一項授權動用核武的新法律,若外國勢力試圖把他趕下台,他的政府將「永遠不會放棄」 任何核武。「在此過程中,絕對沒有去核、沒有談判也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金正恩說。

金正恩的行為,反映他堅決要被承認是核武大國的領導人(無論其他國家多麼抗拒),就像國際社會接受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核武國家那樣。他已經放棄北韓以前那種「以行動換行動」的互惠作法,也就是要求國際以逐步解除制裁交換他限制國內核發展,因此他甚至不甩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反覆呼籲他恢復朝鮮半島去核化協商。

相反地,金正恩要求美國從南韓撤軍,並從該區域撤出戰略資產──美國顯然不可能接受。下一步,北韓很可能會呼籲華府和他進行削減核武談判,以凸顯自己最終被納為核武國家之列,而非只是一個流氓國家。

中俄希望金正恩吸走美國砲火

金正恩或許會試圖利用美國和中俄的外交關係,金氏政權很久以前便掌握利用大國分歧為自己謀利的藝術。冷戰結束後,北韓在這方面的機會一度受到限制,因為美國與北韓主要支持者中國、俄羅斯基本上具有積極往來關係。

然而,美俄、美中關係迅速惡化改變了遊戲規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戰略聯盟保證,雙方不會與西方結盟以約束金正恩。習、普正在拉攏西方的對手,而非懲罰他們;中俄會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止任何針對北韓的行動,同時金正恩能暢通無阻地追求他的核武野心。

原則上,中國和俄羅斯反對北韓的核武計畫, 中國領導人一直擔心北韓在靠近中朝邊境實施核試的可能性。儘管金正恩很可能會等到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結束後才會進行第7次核試,他也很清楚,目前習近平和普丁都無法以有意義方式打擊北韓。

事實上,習近平和普京都非常關注金正恩從台灣、烏克蘭轉習美國注意力和資源的可能性。有鑑於此,北韓近日發射導彈的行為恐怕標誌出一個危險升級的迴圈,而「烈焰與怒火」最終可能從修辭變成現實。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