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訪中》政壇不爽、商界力挺 德通膨快破10%蕭茲向習近平遞橄欖枝

國際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今(4)日「11小時快閃」訪問中國,上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見面,下午則與即將卸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蕭茲在北京表達他對台灣的關切,他和李克強一同召開記者會時重申德國遵循「一中政策」,但台海現狀任何改變都須以和平手段,經過雙邊同意達成。

蕭茲是疫情和俄烏戰爭爆發,以及習近平在20大連任後第一位訪中的西方國家領導人,此次隨行的商業代表團成員包括12家德國龍頭企業的執行長,例如福斯(Volkswagen)、BMW和西門子(Siemens)。

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而考量到德國9月通膨率高達10%,已經連續8個月在5%以上,經濟衰退前景可期,蕭茲面臨向北京遞出橄欖枝的壓力。

(更多相關新聞:蕭茲訪中 德國外長唱反調 美國祭晶片禁令圍堵中國 德國成破口?) 

德國汽車業力挺蕭茲訪中

和蕭茲同行訪中的12家大企業橫跨汽車、製藥、生醫、金融、運動和食品產業,包括福斯、BMW、西門子、巴斯夫(BASF)、拜耳(Bayer)、瓦克化學(Wacker Chemie)、默克(Merck)、BioNTech、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愛迪達(Adidas)、喜寶集團(HiPP)、賀利氏集團(Heraeus Holding GmbH)。

對蕭茲訪中的批評聲浪如潮,他行前投書媒體回應,中國改變了,因此德國也得改變與北京交往的方式,但不是脫鉤,而是勇於和對方討論艱難的議題,例如台灣和新疆(東突厥斯坦)問題。蕭茲期盼「德中關係」為「歐中關係」打下良好基礎。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力挺蕭茲,指和中國做生意為德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而且中國提供了德國自己沒有、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關鍵生產原料。

德國汽車產業十分依賴中國,福斯、賓士(Mercedes-Benz)和BMW的最大市場都在中國,單中國就佔福斯銷售4成。

靠近還是遠離中國?德國工商界出現分裂

蕭茲訪中團成員同樣支持他,賀利氏集團執行長雷內特(Jan Rinnert)強調「一定要繼續和中國做生意」,巴斯夫執行長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則呼籲立刻停止抨擊中國,德國應該反省現行對中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訪中團多家企業近來大舉投資中國。巴斯夫對其廣東湛江市新廠的投資高達100億歐元,是推動該公司未來成長的火車頭;福斯計畫投入20億美元和中國科技公司地平線機器人(Horizon Robotics)成立合資公司;而西門子也大筆投資其中國廠的工業軟體和自動化部分。

蕭茲在媒體投書中肯定「中國、德國和歐洲的貿易是平等互惠的往來」,然而一些工商團體可不這麼想。

德國「每日新聞」(Tagesschau)報導,德國機械設備製造聯盟(VDMA)、德國工業聯盟(BDI)分別發表聲明,指德企在中國常常沒有受到善待,或至少不像中企在德國的待遇那麼公平。這兩個聯盟也表示,儘管企業應該善用中國市場,它們同樣應該降低依賴帶來的危險性,因為這恐限制德國和歐洲企業的能力。

BDI總裁魯思沃(Siegfried Russwurm)敦促,和中國的合作必須重新定義。德國黑森邦商業協會主席馬提亞斯‧曼(Wolf Matthias Mang)也表示,活躍全球的企業家很清楚依賴單一國家易使自己落入面臨勒索的脆弱境地,世上又不只有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重塑全球化代表他們必須以更創新方式做生意。

中國對外資猶如「圍城」?

德國要拚經濟,而中國需要打破自己半孤立的狀態,這一部分是因美中對壘日益激烈,一部份是因其嚴格的清零措施。某種程度上,外企現在對中國的態度有點《圍城》的味道──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美國財經媒體CNBC引述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指清零戰略使中國經濟處於「怠速熄火」狀態,許多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分散至其他國家,即所謂的「中國+1」模式。上海美國商會今夏調查也發現,減少對中投資的美企幾乎是去(2021)年的兩倍。

一方面,俄烏戰爭使德國和俄羅斯貿易量驟減,德企轉向中國以彌補莫斯科的份額;另一方面,美國、日本等企業多元化供應鏈,為降低風險減少中國生產比重,德企是否也能趁機補上它們的空缺?這還有待觀察,法國和歐盟的態度也都是影響因素。

蕭茲拒絕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同訪中國」提議,根據美國雜誌《Politico》,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批評蕭茲不僅繼承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企業優先」路線,其他歐洲國家也把他的「德國優先」看在眼裡。德國自己先「偷跑」和中國交好,恐不利歐盟團結和制定一致對中戰略。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