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4日公佈2014年癌症發生人數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及食道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逐年呈現上升狀態,但罹癌死亡率則呈趨緩情形。另外,除了大腸癌9度蟬聯榜首以外,乳癌比例不但首度超越肝癌,躍上第3名,更是十大癌症中上升比例最高者。
統計指出,2014年被檢出罹癌的國人有10萬3,147人,首度突破10萬人大關,較2013年增加4,004人;等同於每227人中,就有1人罹癌。而「癌症時鐘」的速度也持續快轉,2014年已較2013年快了12秒,變成每5分鐘6秒就有1人罹癌。
以性別分析,男性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341.4人罹癌,前十大癌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膀胱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前一年排名完全一樣。
女性罹患癌症的比例則為每10萬人中有271.4人,前十大癌依序是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及胃癌,除了卵巢癌上升兩個名次以外,其餘排名皆相同。比較整體,男性罹癌率為女性的1.3倍。
罹患乳癌者比例增加最快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罹患比例最高的乳癌(每10萬人有70.7人),同時也是十大癌症中上升比例最高者。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從1996年至2014年間,只有罹患乳癌比例一路上升,但除了飲食習慣、人口老化以外,也可能與推動乳癌篩檢有關。
針對飲食習慣部分,吳建遠表示,目前國人女性肥胖率有所增加,且無論國內外研究都發現,經常飲用含糖飲料、高油脂、高熱量飲食、少纖維及少運動者,都會受到賀爾蒙影響,進而導致罹患乳癌。
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認為,是由於目前乳癌篩檢率僅有4成,罹患的比例才會這麼高,若將篩檢率提升至5、6成,罹患乳癌的比例自然就會下降。
及早篩檢,死亡率較低
長期來看國人罹癌率雖呈現上升狀態,但死亡率有趨緩情形。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分析,會有這樣的結果與「發現得早」、「醫療進步」都有關係。他指出,發現得早患者就能接受更好的治療;現在推動的「癌症治療品質計畫」,要求醫院將癌症治療品質提昇至國際水準,也有助死亡率趨緩。
另外,國人常見癌症中,也有部分癌症呈現趨緩現象,例如肝癌、胃癌、攝護腺癌及皮膚癌等;其中肝癌、胃癌及皮膚癌等3癌已連續5年呈現下降情形,罹患肝癌比例下向幅度最大,較2013年每10萬人口減少1.4人。王英偉表示,自政府2010年擴大推廣4癌篩檢後,有很多民眾透過篩檢發現潛藏的癌症,而透過篩檢發現的癌症,以早期的比例較高。
以發生人數佔所有癌症發生人數15%的大腸癌為例,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而經篩檢發現者,有95%以上是仍屬於「癌前病變」及零至二期的早期癌症,預後佳,5年存活率可達70%以上,但若非經篩檢所發現的癌症,則早期比例僅45.6%,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