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3大智慧手機品牌小米也扛不住景氣冷風,近日傳大舉裁員,凸顯中國品牌手機庫存太多的嚴重性,連帶衝擊小米的台灣供應商,聯發科、鴻海、大立光、友達等台廠可能受到影響,成為12月份電子股表現落後傳產股的主因。
聯發科股價今年來大跌43%
台灣電子股12月1日到26日累計下跌6.2%,今年來下跌25.7%,聯發科本月下跌11.3%,今年來重挫42.9%,明顯都比大盤弱勢,加權指數本月下跌4.4%,今年來下跌21.4%。
相比之下,生技醫療股成為資金避風港,本月上漲3.8%,今年來上揚9.6%,受惠於歐洲抗生素供不應求,中國解除清零防疫限制,大量中、重症病患掛病號,醫院一位難求,民眾峰搶陣痛退燒藥、感冒藥等家庭常備藥品,醫院大量採購抗生素、類固醇等抗發炎的藥物和注射液。
其中,製藥與原料藥廠漲勢凌厲,中化(1701)為12月份飆股,本月狂漲59%,今年來大漲48.3%,股價創20多年新高,主要受惠於中國急單挹注、年底紅包行情。
中國急單挹注,中化和南光本月大漲59%和76.6%
另外,南光(1752)本月飆漲76.6%,今年來大漲68.3%,由於抗發炎用藥「命得生」注射劑得標大陸一次性採購,初估年出貨1,000萬劑,10月起開始出貨,已進入24小時加班狀態,今年每股盈餘有望2.5元起跳。
然而,電子業的股價多半低迷,因為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手機賣不動,大量庫存有待去化,使台灣供應商12月分股價走勢低迷,面板大廠友達的股價21日一度跌至14.65元,跌破60日均線、季線,較今年高點大跌33.7%,掉入熊市,聯發科股價更是從今年高點重挫46.1%,同樣掉入「熊掌」。
為了減少虧損,小米年底開始大裁員。上周有媒體報導指,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集團可能會裁員多個部門的員工,因為12月初以前中國實施約3年嚴格清零措施,使工商活動和消費需求停滯,因此,小米預計裁員15%-20%,約裁掉5千到6千多人。
相關報導引用受影響的小米員工的幾篇社交媒體貼文和中國當地媒體的報導。
小米集團裁員6千人左右
到9月30日,小米總計有35,314名員工,其中中國大陸員工超過32,000人,據報導,裁員的規模尚不清楚,小米拒絕置評。
此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應對巨大的失業危機。小米發言人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總部位於北京的小米最近進行日常人員優化和組織精簡,他說,這些措施影響不到員工總數的10%。
該公司沒有透露任何其他細節,但中國多家官方媒體上周報導稱,小米多個部門總計將裁員數千人,包括智慧手機和互聯網業務部門。
小米今年共裁員約8千人
今年早些時候,小米已經大幅裁員。根據其財務文件,小米在2022年前9個月裁員約1,900人。到9月底,它有約 35,000多名全職員工,其中91.4%在中國。
受中國防疫限制和全球電子產品需求疲軟的影響,香港上市的小米股價今年來慘跌42%,因為先前該公司發布,第三季財報由盈轉虧,受到防疫跟消費需求低迷的拖累,第3季虧損人民幣14.7億元(下同)由盈轉虧,遠不如分析師預估的獲利18.5億元。
第3季,小米營收年減10%,佔營收6成的智慧手機銷售額年減11%至 425.1 億元;手機出貨量為4,020萬台,年減8.4%;智慧型手機平均單價(ASP )為1,058.2元,年減3%。
小米智慧手機銷售額衰退11%
智慧手機巨頭小米大裁員之際,中國正在應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和失業挑戰。近三年嚴格的清零防疫限制措施擾亂工廠和消費者活動,對小企業的打擊尤其嚴重。
根據北京政府統計數據,城市失業率是最廣泛的官方就業市場指標,11月份城市份失業率升至 5.7%,創下6個月薪高。
年輕人的就業前景特別黯淡,11月份,16至24歲年輕人口的失業率仍高達17.1%,逼近7月份創紀錄的高峰19.9%。
中國年輕人失業率約2成
根據教育部上個月的數據,明年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因為屆時將有1160萬名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將創下新的高峰記錄。
公司業績和私人調查表明,科技業等各行各業都在流失工作機會,而這一場危機在科技行業最為明顯。曾經隨心所欲的科技業2年前遇到北京監管打壓,受到重創,導致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收入出現零增長甚至衰退,這是數十年來首見的現象。
根據《CNN》統計數據,今年前9個月,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裁員逾1.5萬人,同期中國電玩龍頭騰訊裁員約4000人。裁員問題讓北京政府頭疼,政府表示防止失業將是明年的首要政策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