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睽違兩年,在台積電、鴻海和大立光三大權值股領軍之下,昨(9)日10點02分第五度站上萬點。
但這萬點行情只是曇花一現,和過去十幾年全民瘋台股時的景象相比,號子裡完全沒有因為指數攻上萬點而增加生氣。號子沒有香檳不打緊,反倒是還有攝影記者為了畫面豐富得自己帶香檳請券商開,有小股民就笑說,「我看軟木塞都還沒打開,指數就掉下來了!」
號子空蕩蕩的無感萬點
台股加權指數今年三度挑戰萬點關卡,昨日盤中終於一舉攻克萬點。但顯然指數表現和股民的心理感受差很大,資深分析師李永年直言,「本土投資人都得了萬點恐懼症!」
李永年表示,因為依照過去4次歷史經驗,台股站上萬點後接踵而來的就是指數崩跌。內資對於萬點行情已經沒有信心,反而趁著外資持續拉抬權值股之際,開始大舉調節持股,造成過去內資慣於認養的中小型股重挫。
以昨日全體上市櫃公司為例,上漲家數只有269家,卻有1239家在跌,其他則是沒有太大變化。習慣進場承接中小型股的散戶不是被套牢,就是超級無感。
理由一:內資對行情沒信心,有利多就落跑
眾所周知,台股這波站上萬點的主要推手是外資,從今年以來至5月5日止,外資已累計買超台股2199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下半年「一個台股、兩個世界」行情逐漸不同,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拿出數據佐證,「其實今年以來小型股飆得很兇,漲一倍、兩倍的比比皆是。」
黃文清指出,今年以來大盤指數上漲約7%左右,但不少中小型股漲勢更加猛烈,表現遠遠優於大盤。然而在急漲的過程中,面臨指數逼近萬點,引發獲利了結的賣壓,漲多的族群剛好先休息整理,等待第3季行情。
其實綜合上述專家看法,都指向台股要站穩萬點,本土資金回頭加碼的力道絕對不可或缺。但不可諱言,外資占台股成交比重愈來愈高、超過3成,反觀由散戶、中實戶和大戶組成的自然人成交比重逐年下滑,過去可以高達6、7成,去年則只剩下5成左右。
理由二:台股已不是散戶天下,大家鳥獸散
「早年是散戶的天下,即使法人在賣股,散戶仍熱衷參與,接近萬點的時候就是融資水位最高的時候。」不過黃文清也表示,近幾年投資人的交易習慣明顯改變,外資特別著墨權值股,本土法人操作中小型股,至於散戶則被打散到其他各種交易市場中。「像是權證就變得很熱門,大家想說我買不起大立光,那我就去買權證或期貨。」
其實近來國際和台灣的經濟基本面都不錯,例如4月出口年增9.4%,已經是連續第七個月正成長,上周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也顯現景氣仍在擴張當中。李永年分析,若後續經濟能夠保持增長、外資資金能持續停留在台股,指數一旦站穩了萬點,台灣失去已久的本土投資人信心才有可能慢慢回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