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
哈斯(Richard Haass),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會長。
哈斯曾撰文表示美國對台「模糊戰略」已走到盡頭,呼籲華府改採「清晰戰略」避免北京誤判情勢之下貿然攻台,不過,哈斯仍然反對美國和台灣建交、支持或鼓勵台灣獨立。
「做出預測是很難的,尤其是關於未來的預測。」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洋基隊傳奇捕手貝拉(Lawrence "Yogi" Berra)這句話經常受到引用。無論這是否真出自貝拉之口,這話確實有道理,不過我們還是要對接下來這一年作出「十大國際焦點」預測。
俄烏戰爭緩和但不會休兵
首先,儘管戰況不再那麼激烈,2022年焦點議題俄烏戰爭還會繼續打下去。如果所謂的勝利,其定義是擊潰對方,並由某國單方決定戰後的領土和政治安排,那麼無論俄羅斯或烏克蘭都無法取得完全軍事勝利。
如果所謂勝利,是指達成一個俄、烏政府都願意簽署並遵守的協議,那麼外交手段也無法帶來勝利。締造和平,需要領導人既有意願又有能力妥協,而俄、烏由於非常不同的理由,各自欠缺這兩項條件。
不太可能爆發台海戰爭
第二,許多決策者密切關注台海興戰的可能性,不過2023年看來還不太可能爆發台海戰爭。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正忙著應對中國疫情大爆發衝擊國內醫療體系,而這使中共的統治能力受到質疑,並進一步削弱該國已放緩的經濟成長。中國絕不可能放棄接管台灣這項目標,若有必要也會動用武力,然而,雖然北京將持續增加對台施壓力度,至少這幾年還不太可能對台展開嚴重侵略行動。
日本進入「後後二戰時代」
第三,2023年的「黑馬」會是日本崛起成為地緣政治主要玩家。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經濟成長率上修為1.5%,而且國防預算將翻倍為等同GDP的2%。日本是區域內軍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且他還會更進一步和美國結盟以威懾──如果有需要的話,甚至是抵禦──中國侵略台灣。先德國一步,2023年將是日本進入「後後二戰時代」的一年。
北韓將進行第7次核武試射
第四,除了北韓將頻繁試射導彈外,我們幾乎能確定平壤將執行他第7次核武試驗,而南韓和美國都無法阻止這件事。中國雖是唯一有辦法勸退平壤的國家,卻會對訴諸自身影響力有所保留,以免削弱北韓或導致週邊區域陷入不穩定狀態。
歐美互相不爽裂痕加深
第五,由於願意共同對抗俄羅斯入侵、協助烏克蘭,跨大西洋關係有所提升,然而歐美雙方摩擦也會愈來愈多。美國的經濟保護主義讓歐洲感到不悅,而歐洲繼續在經濟上依賴中國也讓美國相當不滿。歐美的合作關係,也可能因雙邊對烏克蘭軍事、經濟和外交援助程度,以及國防支出規模有所不同而出現裂痕。
全球經濟成長比預測更悲觀
第六,全球經濟成長速度恐怕會比大部分分析師目前的預測得更慢。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7%,但由於中國防疫政策失當,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看來決定繼續升息以抑制通膨,種種連鎖反應下實際數字可能更低。再加上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區域政治不穩定、極端氣候、供應鏈中斷,同樣會拖累全球經濟表現。
氣候問題只會變得更糟
第七,今(2023)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即COP28,預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舉行)還是會令人失望。短期經濟問題仍被置於中長期氣候問題之上,全球暖化效應看來會在它更加惡化之前...變得更糟。
以巴衝突仍是無解
第八,隨著以色列屯墾區持續擴張,且以巴無法透過外交手段就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條件達成共識,以巴關係將更加暴力激烈,堪稱「一國但無解方案」(one-state non-solution)這樣的未來,恐怕會愈來愈趨近現實狀況。(編按:「一國方案」是解決以巴衝突的其中一種提案,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統一為一個國家,以、巴人皆可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印度繼續堅守「外交不結盟」
第九,印度會繼續讓看好他的人大失所望。印度將繼續向俄羅斯採購武器和石油,儘管在對抗中國上希望獲得更多西方支持,新德里仍會堅守不結盟立場,而其國內危險在於他日益狹隘和宗教化。
伊朗政權陷入風雨飄搖
最後,伊朗很有可能成為2023年最大焦點。隨著伊朗經濟愈形惡化,政府高層也為了該和抗議者妥協還是乾脆逮捕並殺了他們而陷入分裂,反政府示威能蓄積愈來愈多能量。有鑑於伊朗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援,而且美國希望盡量避免向火燒屁股的伊斯蘭政權拋出經濟救生圈,2015年核協議不會恢復。
伊朗領導人應該會繼續推動該國核武計畫,若非希望達到某種突破,就是希望刺激以色列發動空襲,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在面對外部攻擊下呼籲全國團結。另一種可能性是伊朗安全部隊的凝聚狀態被打破,爆發某種類似內戰的衝突。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導致伊朗國王(Shah)垮台以來,伊朗伊斯蘭國的未來首次陷入嚴重動盪。
上述種種可能不會帶來快樂的一年,但肯定會帶來一個令人玩味的一年。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