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海馬斯夜襲俄軍營 約千人陣亡多為新兵 俄39架無人機全被攔截

俄烏戰爭

從跨年夜到1月2日,俄羅斯連續3晚對烏克蘭25個行政區域發動空前的空襲,發射巡航導彈和爆炸性無人機,鎖定民間目標,加強空戰行動。

俄軍遭遇傷亡最慘的一次

但烏克蘭很快在2日還以顏色,在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統的幫助下,烏軍擊落最新一波大規模攻擊的所有無人機,在攔截俄羅斯襲擊烏克蘭基礎設施的伊朗製造無人機方面,基輔做得越來越順手。

空襲當中,至少3名烏克蘭平民喪生,但俄軍在跨年夜就得到「現世報」,烏軍在12月31日以海馬斯火箭發動夜襲,摧毀2座俄軍大本營,很多新入伍的俄軍士兵正在睡覺。

結果,約900名俄兵死傷,這是烏俄開戰後,俄軍單一事件傷亡最慘的一次,也是烏軍快速提高精確火砲能力的驚人表現,

俄國將領學不會血淋淋教訓

對此,俄羅斯僅承認,陣亡人數是63人,但前俄羅斯軍官吉爾金(Igor Girkin)估計陣亡人數為63的數倍;他指責固執的將軍們拒絕吸取關於分散部隊的明顯教訓。

「基本上,我們的將軍是無法得到教訓,俄羅斯將軍不知道前線到底發生什麼事,原因是他們寧願遠離自己部隊,在敵方導彈的破壞半徑之外。」吉爾金推文怒控。

「俄軍數百名新兵沒有任何藉口擠在離前線這麼近的一個建築物裡。這些是2022年春夏季犯過的錯誤,如今戰爭進入第11個月!每個人都知道分散風險,新兵可能不知道,但是指揮官應該知道!」親俄的領導人古巴列夫(Pavel Gubarev)推文寫道。

俄軍數百名新兵擠在前線附近的校舍

跨年夜,烏軍用美國製海馬斯系統僅用6枚227毫米火箭齊射,就殺死數十名俄羅軍;多虧美國,現在烏克蘭才有幾十座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

我們不知道烏克蘭軍隊是如何確定俄軍將數百名新兵安置在馬基耶夫卡(Makiivka)的校舍中,這是有30萬人口的工業城市,毗鄰頓涅次克,是親俄分離主義「共和國」的所在地,位於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

一旦烏軍驗證他們的情報正確,就會賣出無人機、衛星圖像、特種作戰部隊甚至當地居民的回報,海馬斯系統瞄準目標只是時間問題,馬基耶夫卡距離前線僅24公里,海馬斯可以將M30/31火箭發射到最遠92公里的地方。

澤倫斯基:俄軍不會剝奪我們的獨立性

其實,周六俄軍空襲行動異常迅速,令烏克蘭官員感到震驚。自2022年10月以來,俄羅斯幾乎每周都對烏克蘭的電力和供水設施發動空襲,加重烏克蘭平民的苦難,讓地面部隊難以堅守陣地並向前推進。

然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y) 1月1日晚上發表元旦演說,鼓舞烏克蘭人民:「俄羅斯不會從烏克蘭再奪走一年,他們不會剝奪我們的獨立性,我們不會給他們任何東西。」

澤倫斯基強調,周六晚上和周日黎明前,烏克蘭空中和地面部隊擊落俄羅斯發射的45架伊朗製造的攻擊式無人機。

新年空襲烏克蘭的39架俄軍無人機全被攔截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 (Valery Zaluzhny) 證實,烏軍的防空系統共成功攔截12次襲擊,其中6次發生在基輔。

烏克蘭正在提高攔截伊朗製Shahed無人機的能力,俄軍依賴這些無人機來破壞烏克蘭的基礎設施,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統越來越多地幫助基輔擊退襲擊。

今年頭幾天,俄羅斯依靠伊朗製造的 Shahed 無人機摧毀和削弱烏克蘭的能源和其他基礎設施。烏克蘭空軍稱,俄軍周日晚上和周一向烏克蘭發射的39架無人機全部被擊落,基輔是多數無人機的目標,在電網避免了額外的損壞後,周二早上沒有計劃停電。

俄國利用無人機打長期消耗戰

空軍發言人稱,今年年初以來烏克蘭全面攔截俄軍發射的84架無人機均已被擊落;自9月以來,已有500多架俄軍無人機被擊落。

澤倫斯基周一夜間講話說:我們有消息稱,俄羅斯計劃利用Shaheds無人機進行長期攻擊,敵軍的盤算是,我們的人民、防空系統、能源設施將因此筋疲力盡,但我們必須確定讓恐怖分子這個目標落空。」

烏克蘭在擊落Shahed無人機方面取得空前的成功,可能預示戰局的逆轉。

巡弋飛彈每一枚要花費數百萬美元

對於莫斯科來說,無人機是比巡弋飛彈更便宜的選擇,巡弋飛彈每一枚要花費數百萬美元,去年秋天,克里姆林宮開始發射數千枚巡弋飛彈,因此烏軍很難將它們全部擊落。 它們尺寸較小,飛行高度較低,也使它們能夠躲避烏克蘭的防禦。

然而,最近幾個月,烏克蘭收到美國和其他幾個西方國家升級版防空系統。 烏克蘭官員表示,本周稍早,他們使用美國11月向烏克蘭派遣的中遠程地對空導彈防禦系統 NASAMS擊落俄軍的無人機。

西方分析人士說,在攻擊烏克蘭的民用基礎設施時,莫斯科的目標是消磨平民的耐性與生命,以及消耗烏克蘭的西方盟友的耐心,並迫使澤倫斯基總統放棄俄羅斯現在佔領的烏東領土。

然而,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烏克蘭人民仍然普遍反對割讓任何一塊領土,自10月俄軍開始攻擊烏克蘭電網以來,烏克蘭人民的態度沒有改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