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由於在北韓問題上取得了中國的合作,因而似乎在表面上與中國建立了十分友好的關係,不過在此同時,他也並未放棄自上任以來便一再強調的「美國優先」目標,日前他才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商務部以國安理由檢討鋼材與鋁材的輸入政策,接下來甚至就連半導體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美國政府設下貿易壁壘的產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周四(5月11日)接受路透社(Reuters)專訪時表示,儘管目前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仍舊居於主導地位,但他卻對中國積極推動半導體投資計畫的動作感到不安;他提到,美國對外貿易當中的半導體項目,已經由原本的大幅順差轉變為逆差的狀況,加上中國在2025年以前預計將在半導體產業投資1,500億美元,將會讓這樣的情形變得更加惡化。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去年美國在「半導體與相關裝置製造」(Semiconductors and related device manufacturing)這一項目上的對外進出口金額分別為456億美元與431億美元,合計共產生了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考慮引用「232條款」
羅斯進一步指出,由於半導體的應用具備十分重要的國安意義,包括在軍事領域以及整個經濟體系當中,都有大量裝置必須使用到半導體這項商品,因此目前商務部也正在考慮依據1962年貿易促進法(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第232條的規定,以國家安全的角度針對半導體的貿易政策進行檢討。
如同稍早前川普以同樣的理由,要求商務部調查中國是否涉嫌以低價輸出鋼材與鋁材進入美國市場,並依據調查結果決定是否要對中國生產的鋼材與鋁材商品設下進口限制,若是接下來商務部決定針對半導體項目啟動此一調查,將不排除未來在中國國內生產的半導體也有可能被美國政府列為拒絕往來戶。
並未獲得半導體業界的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羅斯的上述看法並沒有獲得半導體業界的認同,後者認為在目前美國生產的半導體有將近8成都是賣到其他國家的情況下,美國政府該做的應該是推動更為開放的貿易政策,並嘗試打開更多的國外市場。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總裁John Neuffer向路透社記者表示,雖然SIA全力支持半導體產業必須擁有一個公平的貿易環境,但他們並不認為啟動「232條款」的調查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Neuffer建議,面對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動作,美國政府最佳的應對方案應該是設法提升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可以推動的措施包括了減少對企業海外獲利進行課稅,改革移民政策讓企業能夠吸引更多海外技術人才,改善美國的教育環境,並且在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上投入更多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