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抬頭續集!兩岸氣球門不只每月一次 台灣空中情蒐破大洞?

政治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軍用氣球平均每月一次會飛來台灣,資深老飛官回憶稱,自民國50年代對岸即有氣球飛台,當初我方曾以F-86軍刀戰鬥機的機槍擊落;直至近年,仍有很多飛行員直擊過對岸的高空氣球;知情人士稱,中國氣球飛來台灣的次數,應該不止每月一次。

美中「氣球門」戰得火熱,美國擊落中國的間諜氣球在內的個飛行月物;中方亦宣稱,在山東外海擊落不行飛行物體。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日前即曾PO出神祕的高空氣球照片,被指為在總統府上空,另一段影片則是出現在合歡山,後來又刪掉發文內容。

國防部當時回應稱,被指出在總統府上方的氣球位置,應在少40公里的外海,軍方對台海周邊空域狀況,均能持續掌握。

(更多新聞:中國間諜氣球事件持續發酵 美軍2月擊落4個飛行物體

千萬別抬頭續集,具類衛星功能難偵測

事實上,在2022年2月27日前,在基隆、桃園、新竹與台中等4地,都曾發現過中國的高空氣球。

前空軍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延廷對此稱,過去常有中國高空氣球飛來台灣,只是如中國去年8月對台發射導彈一樣,國防部並未主動公布。

張延廷分析稱,高空氣球具有截聽通信、通話內容,以中繼功能再轉存至衛星或情報指揮中心;另亦搭載電子光學的奈米化設備,已具「類衛星」的功能。

由於高空間諜氣球使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只要被擊落或自毀斷電後就會刪掉,美軍即便擊落,恐怕也查不到內容。

而高空氣球動力為高空風,電力採太陽能,又比無人機飛得遠又便宜,橡膠材質與鏤空太陽能板,一般雷達難以偵測。

張延廷建議擇一擊落,軍方:與「第一擊」不同

張延廷在解釋上述原理後稱,要追蹤高空氣球的3種方法,首先是一起飛就用衛星鎖定和推算軌跡;其次,要破解封包密碼;第三則要有極先進的雷達,這3項老美都有能力做到。

從美中大鬥法再看兩岸現況,張延廷強調,中國對台有衛星、電戰機和高空氣球,情蒐工具多且聚焦,台灣則是缺乏又散焦,對高空氣球的偵測能力亦有不足。

惟不應以保密等理由,讓缺點繼續存在,台灣除了要積極建置自主衛星外,亦可靠情報布建等各式情資來掌握。

張延廷建議,國軍對於中國入侵的高空氣球,應比照美國做法,選擇一個打下來,展示我方具備此軍事能力,但也極為重視兩岸和平,更具政治宣傳效果,可說一舉兩得。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助理次長黃文啓則表示,在台灣周邊所發現的氣球,國軍透過各種管道偵蒐,不存在外媒所稱「掌握不到」的狀況。

黃文啓稱,如果確認目標屬高度威脅性,且接近領海、領空,處置手段就包含擊落,但這與「第一擊」的定義不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