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分鐘變20天 前瞻全案保留送協商

前瞻計畫

2017年5月15日,距離五天,蔡英文總統上任就滿一週年,所有的台灣2300萬民眾都要記得,3年、5年、10年、20年後回頭來檢視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5月15日上午11時46分,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開的聯席委員會宣佈散會,將前瞻特別條例全案保留送協商,三週以來在立法院群賢樓九樓大禮堂的鬧劇終於落幕。不過這場鬧劇,只是議事人員從原本20分鐘念完11條條文,變成兩天念完政院版與曾銘宗版,應該有的實質審查則在杯葛中完全被犧牲。

不管是20分鐘還是20天都只念條文

4月26日早上11時30分聯席委員會審查前瞻條例的過程中,召委邱議瑩要求議事人員快速念完11條前瞻條例版本,甚至連藍委曾銘宗的版本都沒有念,就快速送出委員會,宣布通過初審。當時連同黨立委陳曼麗的國會辦公室助理陳秉亨就在臉書發言,「連法條都沒有好好詢答討論,就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

當時,在輿論壓力之下,邱議瑩也承認「今天我調出錄影帶重新檢視開會過程,發現我在議事處理上的確有不周全的地方!我知道身為會議主席必須有所後續處理!」重新審查經過三周的時間,歷經高志鵬、邱議瑩兩個召委主持,先是在11日念過6條,15日早上處理完剩餘條文及修正動議,至於國會改革喊出的「委員會中心主義」所期待的逐條審查,不管是花了20分鐘,還是花了20天,基本上都沒什麼改變。

每個要審議前瞻條例的早上,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與公民團體都在群賢樓外守候,並接力宣讀各界的批評、投書給在圍牆內的立法委員聽,希望力挽狂瀾,但仍無效。徐世榮痛批,「今天(15日)是立法院非常恥辱、沈淪的一天,行政院不主動撤回充滿爭議、內容平乏的前瞻特別條例;立法院的委員會也不進行實質審查,立法院霸道通過前瞻特別條例草案,代表民進黨多數暴力、贏者全拿霸道心態。」

 

協商真的能行嗎?

有別於前院長王金平的「喬事」風格,過去朝野之間的爭議幾乎都在黨團協商過程中化解,甚少上演表決大戰。蘇嘉全則維持院長中立化的風格,不進入實體討論,也不發表看法。上個會期光是一例一休的議事錄爭議,就開了五次黨團協商才有結果,而在最後爭議法條的部分,仍然沒有共識,則是在院會一條一條表決。

前瞻條例最後以全案送朝野協商的方式出委員會,如果一個月的協商冷凍期間,朝野沒有明確共識,那麼就是在臨時會時上演表決大戰,民進黨將以多數優勢,通過行政院版前瞻條例。經濟委員會委員管碧玲曾表示,「只剩朝野協商可以『坐下來談』!」她認為,現在只剩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的體制——朝野協商,可以落實國民黨崩解的黨團運作,國家的法律賦予他們代表黨團談判的權力,這是目前能支撐他們扛起領導權的唯一機制。

早在邱議瑩火速將草案送出委員會之後,國民黨就宣佈要全面暫停協商,後來就多次杯葛院會,不管是哪一黨召集的協商都不願出席,時力黨團則批評國民黨是以前瞻為由隨意杯葛,也阻擋促轉條例協商與表決。除了院長召開的協商之外,國民兩黨黨團亦在前瞻條例審查過程中多次進行協商,但屢屢破局,僅管柯建銘不斷釋放和平對話的訊息,堅持不挑釁、不動怒、不衝突,仍然無法化解僵局。

在全案送協商的狀況下,已經無法進行逐條辯論,也無法請行政官員答詢。前瞻條例就要這樣過了嗎?民團研判有可能在六、七月進行表決,將在這之前提出民間版計畫,也號召更多公民站出來,進行新一波作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