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好萊塢演員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去年宣布因罹患失語症息影,他的妻女於當地時間16日進一步聲明他確診為「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震撼外界。
布魯斯威利的妻女也發出聲明表示,「布魯斯一直深信用他的聲音能夠幫助世界上的人,我們也相信,如果他今天可以的話,會希望此事喚起全球關注,與那些苦於此病的患者建立聯繫並予以回應,同時讓大眾了解此疾病為何影響如此多患者與其家人。」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人口快速老化,失智人口也有逐年增加的現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鄧筱叡指出,額顳葉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額葉、顳葉漸漸萎縮退化性 的失智症,好發於65歲前之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是58歲,「但20-80歲的人其實都有可能會罹患,不過40歲以前以及75歲以後的病人是較不常見的;其中約有20-4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
鄧筱叡表示,FTD已是65歲以下族群中,排序第二位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一般而言,病人在疾病初期的記憶力和定向感並無明顯下降,而行為及語言功能會有漸進性改變,一直到後期才會出現明顯的認知障礙。」
(延伸閱讀:布魯斯威利患「失語症」宣布息影》會痊癒嗎?醫:把握發病1年內黃金恢復期 )
失智症「十大警訊症狀」要留意
新竹馬偕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琦說明,失智的病理機轉,主要是因為腦細胞退化、病變,引起腦部萎縮、大腦皮質功能喪失,而讓人產生認知功能障礙,且容易出現幻覺、妄想或干擾行為等症狀,這些症狀會隨嚴重程度不同進而影響工作、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
她指出,失智症種類可分為以下3種:
1. 退化性失智症
(1)阿茲海默症:初期症狀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主要是因海馬迴受到影響,使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2)額顳葉型失智症:以額葉及顳葉的退化為主,早期症狀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的喪失,常常會有異常的行為;也可能有語言障礙,例如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
(3)路易氏體失智症:除認知功能障礙外,也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跌倒現象。此外會合併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視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等症狀。
2. 血管性失智症
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
3. 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治療之後可能有機會可以恢復)
(1)營養失調:如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
(2)顱內病灶:如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等。
(3)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素低下等。
(4)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等。
(5)中毒:因藥物、酗酒等。
林慧琦表示,失智初始症狀大部分就是短期記憶變差,「會發現患者常常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最近與誰說過的話,或是忘記把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而且這種情形一天可能會發生很多次,疾病演變至末期,則可明顯感受病患整體記憶力嚴重喪失。」她提醒,當出現以下10種症狀時,就得留意可能是失智症的警訊: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症狀:
1.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2.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6.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額顳葉型失智症」分2種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一般神經科主治醫師王培寧進一步指出,大部分病人和家屬對額顳葉失智症的症狀並不了解與熟悉,因此病人早期出現的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和語言退化等症狀常會被忽略,「和阿茲海默症不同,額顳葉失智症的發病年齡較阿茲海默症早,大部分在70歲前即發病。」
王培寧指出,額顳葉失智症病人依其臨床症狀主要分2種型式,依其臨床表現的不同主要可分為2大類:
1. 行為異常型額顳葉失智症
2. 語言退化型額顳葉失智症
(1)非流利型漸進性失語症(non-fluent progressive aphasia)
(2)語意型失智症(semantic dementia)
王培寧指出,行為異常型額顳葉失智症最常見的情形是在社交活動與個人行為控制上出現問題,「病人在社交場合中無法控制自己做出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例如會在不恰當的時間發言、講不適當的笑話、發表不適當的言論、不適當的情緒表現或爆發。這些症狀源自於病人缺乏抑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而造成衝動或不適當的行為。」
而另一類的額顳葉失智症病人,王培寧表示會以語言功能的逐漸改變退化來表現。「非流利型漸進性失語症病人主要的問題是語言表達的流暢度變差,病人的說話速度變慢、不順暢、話變少,有時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家中長輩出現失智症症狀時,該如何面對?
當家中長輩出現失智症症狀時,該如何面對?
林慧琦表示,「第一就是儘早就醫,此外失智症患者常無法正確地表達不舒服的症狀,在相處上透過耐心觀察、嘗試理解他們的想法,有時當他們無來由地沮喪、憂鬱或起疑心時,可以多陪伴及聊天;若不小心發生衝突時,主動離開現場,避免自己與患者有更多情緒反應。」
鄧筱叡指出,額顳葉型失智症現行主要治療方向是減輕精神行為症狀,及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臨床上主要使用SSRI及trazodone治療FTD的行為異常,或是併用抗精神病藥物處理激躁及精神行為症狀。「臨床上,必須先找出額顳葉型失智症病人引起行為問題的可能原因,先採取非藥物治療。」
他舉例,「例如病人一直把衣服從抽屜拿出來,我們可以變更住處衣櫃的擺設,如果不能解決其行為症狀,必要時才藉由藥物改善,使用抗憂鬱症藥物或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前,都必須考量藥物副作用、劑量,使用多久該停藥,及藥物交互作用等。」
林慧琦也提到,許多醫學研究提出預防及延緩失智症的方法,包括多動腦、規律簡單的運動(快走、太極拳、爬山等)、多參與社交活動、控制三高、睡眠充足、日常作息正常、避免頭部外傷,都是預防腦部衰退的方法。她強調,「失智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認同與支持,並且知道家人會陪伴他一起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