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雲門50年 林懷民:年輕可能失敗、可能做錯 但你不能把自己關在那條線後面

焦點人物

今年是雲門舞集50周年,林懷民決定重演《薪傳》,他透露,1978年《薪傳》首演的時候,當時還沒什麼經驗的他,就像個瘋子,只憑一股衝動,帶著他好像不做不行,就做出來《薪傳》,這也是林懷民認為年輕的可愛之處,可能失敗、可能做錯,但你不能把自己關在觸發的那條線後面。

然而,他也相當心疼疫情下的年輕世代,孩子被剝奪了童年,在家裡上課少了與人互動的機會,離開學校後也因為大環境難找到工作,於是他希望透過記錄片《突圍》分享過去的經驗,鼓舞年輕人。

104人力銀行與林懷民攜手推出《突圍》紀錄片,希望告訴年輕世代「值得尊敬的,不是你做什麼;而是把什麼,做到值得尊敬」,當每一位職人都有值得尊敬的故事,對相同職務的工作者或他人,都會產生示範與激勵的美好幫助。

當然要演!台美斷交澆不熄林懷民的決心

時間回到1978年,31歲的林懷民與雲門舞集舞者,體驗先民勞動的體態,編創「柴船渡烏水,唐山過臺灣」的《薪傳》,這是首齣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劇場作品。

然而,就在開演前3天,12月16日台美斷交,當眾人質疑,斷交了還要演嗎?林懷民說,「當然要演,特別在這樣的日子,我們一定要把它演好」,於是《薪傳》首場公演地點,臨時從台北國父紀念館移師嘉義體育館,對外的說法是要向開台先賢顏思齊和鄭芝龍致敬,實則避開警備總部的關注,「即使最後被禁演,我也演了一場」。

林懷民回憶那個年代的嘉義,少有人會花錢買票,演出時,他一直在後台忙著,當陳達的《思想起》一出,整個場子像水壩一樣炸開,觀眾歡呼大叫,當時台上只有雲門請嘉義農專幫忙培植的秧苗。

那個瞬間林懷民哭了,林懷民說,那年雲門五歲,我們當然嘗試了很多種東西,可是我很知道將來這個團就是在要站在這塊土地上,從土地和人民來吸收養分,然後演給大家看。他很慶幸,在社會不安的時候,還能用《薪傳》能帶給觀眾安慰與鼓勵。

計程車司機的一番話,讓雲門有了重起的希望

當然也非一直一帆風順,在財務與創作的壓力下,1988年林懷民撐不下去了,雲門舞集曾「無限期暫停」。

之後一位陌生的計程車司機與林懷民聊天,並告訴他,「每個行業都有它辛苦的一面,像我們這樣在台北的交通討生活也是很困難的,但台灣需要像雲門這樣的舞團。」並在他下車後,把車窗拉下向他大喊「林先生,加油!」

而這番舉動竟然讓他感到非常慚愧,「我覺得我背叛了年輕的初心」林懷民說,於是他重啟雲門,並成為台灣社會的集體意識。

不要放棄、相信自己,每天都是突圍的好日子

《薪傳》薪進、火傳,焚燒了原來的木材去點燃了其他的木材,林懷民期許,這是一種擴散,是一代一代傳下去,把自己燃燒了以後,讓下一代有更好的前途。

如今,也有人開始「回傳」。台灣第三代米農梁正賢分享,2013年雲門在池上演出鄉親場,當時出動近300位志工,後來他才知道,任何一個轉彎、任何一個台階都需要志工提醒觀眾,「這裡有階梯要注意哦!廁所往這邊走」林懷民的細膩也提醒著他。

梁正賢帶領農友參加有機米比賽多次冠軍,堅持烘稻15.2度,他提醒所有農民,冠軍不是你的田最好、你放的肥料最優秀、你的功夫最好,在雲門告訴你,失誤最少才是冠軍,在池上,沒有農民會在樹下報明牌或唱卡拉OK,蛋農民在外面很敢講,「我是池上種田的!」

回望半世紀之路,「我沒死,再來跳一次!」林懷民說。至於新世代沒有經歷台美斷交的時代苦難,怎麼演出?林懷民絲毫不擔心,他認為,社會對年輕人的批評未必完全公平,每一代的舞者、年輕人都有他偉大的能力,只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一定有突圍的可能,每天也都會是突圍的好日子,因為別忘了年輕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勇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