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作者:美台關係持續50年之久 晶片只是一小部分

半導體

暢銷書《晶片戰爭》作家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表示,美國及盟友5年後仍將擁有最先進的晶片技術,但是在對付中國影響成熟半導體市場方面,須保持謹慎。

美國將與荷蘭、日本和台灣合作生產最先進晶片

《日經新聞》3月23日報導,米勒在台北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還指出,美國支持台灣政府,不光是看重台灣的晶片業,這一觀點與業界資深人士張忠謀的看法不相同。

「如果你問我,誰在5年後將獲得最先進的技術,美國還是中國,我會說,美國將與荷蘭、日本和台灣合作生產先進技術。」塔夫茨大學國際史副教授米勒表示。

「這不是說,我知道哪一家公司會生產最先進的技術,但我非常有信心,未來5年內最先進的晶片一定會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米勒指出,他花了多年時間研究半導體業的歷史和政府的產業政策。

美日荷聯手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

華盛頓一直加緊遏制北京的科技野心,尤其是晶片領域,因為微小的晶片應用於智慧手機、戰機等各個領域,對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

除了對中國晶片業實施出口管制外,華盛頓今年還說服荷蘭和日本這兩個重要的晶片設備製造國,聯手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

但是米勒表示,中國已經擁有生產大量成熟製程晶片的技術和能力,這意味著監測北京半導體產業政策及其對全球產業的影響,非常重要。

中國大舉投資生產落後晶片

「關鍵問題是,中國大舉投資成熟製程晶片,對世界其他地區有什麼影響?設想一種情況是,演變為新版太陽能電池板的競爭局面。」米勒預期,他指的是中國的政策大量補貼本土太陽能板製造商,進而打壓全球價格。

「這是我們應該認識的一種情況,它給台灣、日本、美國和歐洲帶來非常有趣的政策問題。」米勒強調。

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商台積電的創辦人兼前董事長張忠謀最近支持美國限制中國晶片技術進步的作法。但是張忠謀表示,華盛頓認為美國依賴台灣晶片業,是一種風險,已將台灣排除在「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名單之外,將晶片生產轉移到其他友好國家。

晶片只是美台關係的一小部分

然而,米勒表示,晶片只是美台關係的一小部分。

「我認為,不是只有美國審視這個產業時大喊:『哇,一個國家90%的尖端產能都集中在幾座廠房裏面。』這種集中程度有意義嗎?過度集中確實可能引發風險。」他說。

但是米勒強調,這也只是台灣和美國之間廣泛關係的一個小面向,目前台美關係實際上非常深入和深化。在他看來,主要經濟體推動減少對台灣晶片業的依賴,不會影響華盛頓保衛台灣的承諾。

美台關係持續50年之久

「自1949年以來,美國一直幫助台灣自我防禦,比美國發明第一顆半導體要早10年。在台灣成為半導體要角之前,美台關係更是持續50年之久,我認為,外界以為美國支持台灣都是因為半導體,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在歷史上這一種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米勒解釋說。

「如果你聽過美國總統拜登談論台灣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議題,半導體通常只是他們演講的一部分,或者只是演講裡一句話。」他接著說。

米勒坦承,美國在先進晶片技術方面落後台灣和南韓非常多,比較接近歐洲、日本或印度,但是美國擁有非常龐大的半導體勞動力,先進晶片的客戶群主要是美國公司。

「毫無疑問,實施更有效稅收政策的國家將獲得更多投資,但更難的問題是,需要考慮整體生態系統,在某些方面,稅收是容易的部分,而獎勵補貼措施也是容易的部分。更難的問題是,你是否有基礎設施、勞動力和生態系統。」米勒表示。

他指出,客戶需求是新晶片供應鏈成功的關鍵。「我認為每一個人都在關注政府有什麼政策,但是我依然認為,蘋果執行長庫克對供應鏈的影響力比拜登更大。」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