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
歐尼爾(Jim O'Neill),金磚四國(BRIC)之父,他曾任英國財政大臣、高盛資產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
前情提要:
16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CNN表示,美國對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祭出美元相關經濟制裁,恐危及美元主導地位,不過她不認為他國能輕易找到替代美元的貨幣。
4月巴西左派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訪問中國期間批評美元在世界經濟扮演過重角色,而他的政府也宣布與北京達成協議,雙方未來將以本國貨幣人民幣、里奧(Real)進行貿易,不再以美元作為中介貨幣。
此外魯拉政治盟友,前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3月底出任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行長。NDB頗有與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B)較勁的意味,成員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埃及、孟加拉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俄烏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會晤,以及中國成功促使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和解,讓大家重新開始討論各種可能危及美國在全球首要地位的威脅,尤其是對美元的威脅。
我最近在《全球政策》(Global Policy)期刊發表了一篇評估「金磚五國」(BRICS)前景的文章,有讀者在留言區做出這類評論。金磚國家集團正在考慮擴大規模,納入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他國家,一些人因此對加入金磚國家的標準何在,以及該集團旗下新開發銀行(NDB)的角色為何提出質疑。話說回來,一個規模更龐大、更具影響力的「金磚國家+」集團真的會對美元構成風險嗎?
金磚國家集團擴張≠美國中心金融體系動搖
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角色受到威脅,這類觀點早就不新鮮了,1980年代我展開職業生涯以來這種事就時不時會被提出來討論。如果有一天美國不再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元的地位顯然會受到質疑。20世紀上半葉時英鎊也是如此,不過英國經濟被超越很久以後,英鎊才被剝奪其全球主導地位。
考慮到發行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帶來的種種附加責任,美元沒落對美國而言不一定是壞事。如果美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全球經濟擁有主導性,其他國家如此依賴美國貨幣體系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的國內優先事項,並不是理想狀況。這麼一來,其他經濟體將也想使本國貨幣、貨幣至測和貿易模式擺脫美國影響。
然而,一個排除美國、由新興強權組成的集團對自己抱持更高期許,不一定就會衝擊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體系。畢竟那些金磚與潛在金磚+國家本身就面臨許多重大挑戰,而且除了發表一些象徵性聲明外,他們希望共同獲得什麼樣的成果不得而知。
中印能否攜手合作是挑戰美元關鍵
關鍵在於集團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是中國和印度,但這兩國針鋒相對,幾乎沒有任何合作。除非這種狀況出現改變,認為金磚國家或一個擴大的集團能強勢挑戰美元是相當不切實際的。
中國和印度是全球迄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我經常對他們之間缺乏合作感到失望。如果他們能克服歷史造成的敵意,共同制定一個具有雄心的計畫以擴張貿易、處理公衛健康和氣候變遷等問題,金磚國家挑戰現行金融和貨幣體系的想法不僅變得可信,甚至是指日可待。
秉持這種精神,我一直認為中國應該主動邀請印度一起規劃他標誌性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度合作落實「一帶一路」進行跨國基礎建設投資的宏大議程,能為亞洲及其他區域做出更有力、持久的貢獻,否則「一帶一路」就只是一個狹隘的中國計畫,存在意義主要是將中國想做的事情強加在別人身上。
中國「資本管制」使人民幣難撼動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加入金磚國家這幅潛在前景同樣有類似問題,儘管納入(俄羅斯以外的)兩大主要產油國確實提高了用美元以外貨幣定價石油的可能性。然而除非淘汰美元是一項各國真心共享、深信無疑的明確目標,否則不過是發票內容有些改變的話,只有少部分財經作家才會為此興奮不已。我不知已經聽過多少次有人主張石油很快就能以新貨幣定價,先是德國馬克(Deutsche Mark)然後是日圓、歐元,可時至今日大家仍然繼續使用美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任何金磚國家(或金磚國家+)如果想對美元構成戰略挑戰,就得允許──事實上是鼓勵──國內外儲蓄和投資者能自行決定何時購買、出售以該國貨幣計價的資產,這表示他不能採取中國經常實施的那種資本管制。金磚國家和潛在金磚國家+能為本國儲蓄找到一個可靠的美元替代品之前,美元主導地位不會真正動搖。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