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已經一年多,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首次通話,時間長達近一個小時。然而,美國、捷克和立陶宛官員都對這場對話是否真能促進和平談判,抱持存疑態度。
北京將派特使赴烏克蘭訪問
「我與(中國)主席習近平進行了一次長時間而充實的電話溝通。」澤倫斯基在推特用中文表示,「相信這次通話,以及烏克蘭駐華大使的任命將有力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
我与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一次长时间而充实的电话沟通。相信,这次通话,以及乌克兰驻华大使的任命将有力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 Володимир Зеленський (@ZelenskyyUa) April 26, 2023
根據烏克蘭政府,澤倫斯基依然強調恢復該國領土完整才有和平。同日他任命前戰略工業部長里亞比金(Pavlo Riabikin)出任駐中大使。2021年2月前大使卡梅舍夫(Serhiy Kamyshev)過世後,這個職位就一直懸缺至今。
根據中國外交部聲明,習近平堅持「勸和促談,為儘快止戰停火、恢復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中方將派「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深入溝通。
「習澤熱線」能促和談?白宮態度保留
中烏領導人通話後,俄羅斯外交部一邊表示俄方「注意到中方準備好推動談判程序」,中俄立場相當一致;一邊指控烏克蘭拒絕接受任何以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衝突的合理提議,「烏國政府及其西方靠山顯示他們有能力破壞任何和平倡議」。
法國對此表示樂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辦公室聲明他們鼓勵任何有助化解衝突的對話。馬克宏曾明言他相信中國能在協調俄烏衝突上扮演要角。
相形之下,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雖然同樣表示美方歡迎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但對這推進和平協商的實質成效抱持保留態度。而對中國在俄烏戰爭的「和平大使」角色有所保留的,不只是華府。
捷克總統不相信中國能當「和平大使」
日前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接受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訪問時警告,國際社會不能信任中國擔任俄烏戰爭的協調者,因為北京自這場衝突獲得許多利益,他不會希望停戰。
(更多相關新聞:新捷克總統》昔日共產黨員今日民主戰士 帕維爾有望促成捷克退出中國14+1)
「我不認為中國真的能因盡快促成停戰而獲益。」帕維爾直言,「我相信中國的利益在於延長現狀,因為如此一來,他就能使俄羅斯在一些事情上讓步。」
帕維爾指出,北京正在利用所謂「友誼無極限」的夥伴關係,和莫斯科交換便宜的俄國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資源。此外,中國也樂見西方可能因支持烏克蘭而削弱自身實力。
(更多相關新聞:不服來辯!支持烏克蘭是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的關鍵嗎?兩位美國專家從筆戰到公開激辯)
歐洲和北約戰略不應該是「寄望和平」
與許多人看法相同,帕維爾相信北京正自俄烏戰爭學習,記取俄羅斯的教訓,了解西方又是如何回應。
軍人出身的帕維爾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又曾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軍事委員會主席,因此他對戰爭的看法格外引起眾人關注。
帕維爾強調,歐洲和北約的戰略不能只是「寄望和平」,他們真的必須為任何「突發狀況」做好準備,這已經是「非常、非常逼近現實的問題了」。
今(2023)年1月底帕維爾贏得捷克總統大選,他支持捷克與台灣深化交往,我國總統蔡英文是他勝選後首批通話的國家領導人之一。
談及捷克近幾個月爆發反政府示威,帕維爾強調許多抗議者並非支持俄羅斯或受俄國勢力煽動,他們只是單純對現狀感到不滿,所以布拉格必須加強與民眾在社會和經濟政策方面的溝通。
波羅的海國家不信任中國協調和談
另一個公開懷疑中國「和平締造者」角色的是立陶宛。27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接受《德國之聲》(DW)訪問時表示,除非中國先譴責發動戰爭的俄羅斯,否則他作為調停者並不可信。
「如果有人還在奇怪,為何波羅的海國家不信任中國擔任『烏克蘭的和平協調者』,這裡是一名中國大使主張克里米亞(Crimea)屬於俄羅斯,而我們國家的領土邊界不具法律基礎。」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分享了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的影片。
If anyone is still wondering why the Baltic States don't trust China to "broker peace in Ukraine", here's a Chinese ambassador arguing that Crimea is Russian and our countries' borders have no legal basis. pic.twitter.com/JaloJnSEx3
— Gabrielius Landsbergis (@GLandsbergis) April 22, 2023
日前盧沙野接受法國LCI電視節目專訪時,為了支持自己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的說法,聲稱前蘇聯國家不具主權國地位。他的發言在歐洲引起眾怒,後中國政府與盧沙野的評論切割。
(更多相關新聞:中國外交官說前蘇聯國家不具有主權 歐洲80名議員要求法國驅逐盧沙野)
《紐約時報》評論,中國官方對這次通話的總結隻字未提「俄羅斯」和「戰爭」,顯示北京和莫斯科的同盟關係依然緊密,而這也凸顯中國希望把自己形塑為可信的「和平調解者」有多麼困難。
今(2023)年2月中國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這份文件強調對話和談判,但並未提出具體的停戰措施和計畫,因此被認為過於模糊而不具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