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計畫以珊瑚零淨損失為目標

環境

(讀者投書-作者為台灣電力公司環境保護處環評資深專業工程師 林怡美。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眾所周知氣候變遷及減碳是現在進行式,政府為因應減碳浪潮,以增氣、減煤及展綠做為推動能源轉型之策略,而台電是政策的執行者,配合增加效率高的新燃氣機組取代老舊燃煤(油)機組,再搭配再生能源,不但可大大降低空污排放,也讓每度電的碳排量逐年下降,共同迎接淨零碳排的到來,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就是其中重要之一環。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後燃氣機組所需天然氣,考量中油無法供應、周邊地形地質及海域特性之限制,及廠區無多餘用地可供LNG接收站建置,故不得不規劃於廠區鄰接之海域填地,自建天然氣接收站及LNG卸收碼頭等港灣設施。

人造潛堤成孕育生態的良好人造棲地

由於基隆多丘陵地平地不多,當年協和電廠既有機組區用地(約8公頃)即是在民國60年代填海造陸所取得,為阻擋大浪侵襲廠房,遂於填海造陸區(廠區)外側海域,投放消波塊設置兩道潛堤,經由管制使該海域鮮少人為干擾,加上堅硬且層層堆疊的消波塊提供檔浪遮蔽、硬底質環境,讓該海域珊瑚等生物於背浪面著苗生長而且生長良好,與其說是海域生物奇妙生命力展現,不如說是上天給人們重要的諭示,讓大家知道在人工設施建設時,只要多一點點用心,就可以跟周遭的生物共舞,共同維護既有的生態系。很遺憾的是,目前這些在消波塊上生長良好的珊瑚,卻成為少數民眾抨擊台電及反對協和更新改建計畫之填海造陸設置接收站的理由。

東移方案縮小填海造陸面積,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於環評審查過程部分民眾多次表達對人工潛堤生長良好之珊瑚(平均覆蓋率約16.36%)生態之重視,故於第3次專案小組會議要求台電評估再縮小填海造地面積,台電為了回應相關之要求,遂提出持續保育人工潛堤生長良好之珊瑚之方案,將填海造地區域改配置在LNG卸收碼頭等港灣設施之水域區,並進一步縮小填海造陸面積,該區域因無潛堤檔浪、遮蔽故珊瑚平均覆蓋率約6.08%,普遍生長不佳。

也就是協和更新改建計畫之填海造地方案,改以最精簡用地14.5公頃規劃,與最初之29.5公頃方案相較填地面積已大大縮減,可兼顧潛堤區珊瑚持續保育並降低對海域環境擾動之影響。

導入棲地營造 以珊瑚零淨損失為目標

雖然填海區底質分布主要為沙質底海域,珊瑚及大型藻類附著困難,但經參考既有潛堤提供珊瑚等生物著苗、生長之經驗,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計畫也將生物空間營造納入海堤建置規劃、設計中,並以珊瑚零淨損失作為努力目標來推動珊瑚復育,相信經由人工營造、地形洄流與環境條件的篩選有利珊瑚著苗,可形成珊瑚良好生長之生態系。

台電公司係以最嚴謹的態度面對未來經濟發展/用電成長與自然環境/生態保育的每一個課題,而電源開發及減碳過程均無法一蹴可成,所以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推動,需要大家的了解與支持。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