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最近聲勢大漲,甚至有民調顯示他有機會「坐二望一」。政治素人出身,本業是醫生,唯一的政治資歷就只有「台北市長」,國事如麻,柯文哲想要問鼎總統大位,他怎麼精進自己在內政、外交、國防以及國際關係等過去他較陌生的議題和領域?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扮演奇妙角色,就是協助柯文哲從市長「進化」成總統候選人的重要平台。
其實早在2020年柯文哲就有選總統的想法,擔任台北市長期間,他就大方表態問鼎大位的企圖心。但是除了想法,還要有具體做法,要選總統必須補足兩岸、國際外交這方面不足。
2022年9月,透過一位老媒體人、也是柯文哲最信任的友人引見,柯文哲與對兩岸、軍事政策上有深度研究的前台聯黨主席蘇進強搭上線,由蘇進強幫忙召集學界人士籌組智庫、發展論述,在今年1月8日成立「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也成為柯文哲卸下台北市長後更上層樓的政策大腦。
吳敦義、江宜樺、柯文哲的重要基地都在台玻大樓
南京東路三段「台玻大樓」臥虎藏龍,前副總統吳敦義、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卸任後的辦公室,都設在這棟大樓,現在柯文哲的兩個重要基地「財團法人臺北市台灣眾望關懷基金會」以及「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也設在「台玻大樓」,這棟樓似乎成為很受政治人物喜愛的風水寶地。
身兼智庫副理事長的民眾黨立委張其祿透露,「我是民眾黨的智庫召集人,但為了因應總統大選,我們在外面又創立一個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他說明,台灣民眾黨本來就有一個智庫,是屬於黨組織系統下的單位,現在為了大選,柯在外頭成立的新故鄉智庫協會,就像是蔡英文總統的「小英文教基金會」、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信賴台灣願景協會」的概念。
張其祿表示,原來的黨部智庫、台灣新故鄉智庫都有相互協力,一同幫助柯文哲處理國政白皮書、國政問答60問。
黨部與台灣新故鄉兩智庫協力,處理國政白皮書
張其祿解釋,過去智庫所處理三大主軸,包含國安(國防外交)、長安(經濟)與人安(人文社福環境)等,由於民眾並非學術派,因此透過智庫消化後,演繹出比較簡單明瞭的「國政問答」,之後民眾黨會用比較文宣的方式,讓大眾了解柯文哲對司法改革、交通改革的想法與方向。
但其實柯文哲也會用自己獨特的「柯式語言」,簡單說明自己對國政、外交等議題的看法。
台灣新故鄉智庫內的專職人員,包含秘書長蘇進強、前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資深軍事記者陳宗逸任副執行長,還有專注於年金改革修法的專家孫鳳群等約有10位。
過去曾協助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研究兩岸關係、軍事政策的蘇進強,之所以退隱後還願意再度披掛上陣,據他的友人轉述,是身為一個台灣人的「正義感」使然,不過在協助柯文哲處理國政白皮書時,也不諱言「跟柯文哲共事比較累。」
柯文哲雖白目但聽得進建言,沒有身段
據透露,李前總統在世時,就曾對蘇進強說,台灣政黨需要有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當「防腐劑」,如今民眾黨就是第三勢力的領頭羊,雖然黨主席柯文哲有點「白目」、自以為是,但柯的優點是聽得進別人的建言,沒有身段。
從去年9月起,蘇進強開始透過自己過往的人脈,召集了上百位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以鎖定議題、專案配合的方式,從國際外交、兩岸關係、國防、能源、年金、住宅等國政問題,一項項幫柯文哲打造一套專屬於他的政策論述。
據了解,柯文哲會親自參與智庫學者們的會議,有時為了爭取時間,智庫會議從早上7點半就開始,專家學者透過智庫平台跟柯文哲溝通、討論國政白皮書的論述,「有疑問柯也會馬上提出發問,他很聰明、吸收能力很快,」一位參加會議的學者對此印象深刻。
訪美訪日前,花許多時間研究「出訪前作業」
此外,在柯文哲今年訪美、訪日行程前夕,也花了許多時間研究智庫學者為他準備的「出訪前作業」,讓他在出訪美、日重要人士時,能有好的表現。
張其祿進一步說明,智庫是以議題來做分類項目,並配合各領域的學者建立「專家小組」進行深入研究。他舉例,柯文哲主要會參加國防、外交類的政策討論, 「我的話由於過去在財委會深耕,因此主要參與財經、內政、教育類的議題。」至於勞工議題,就會找賴香伶委員加入討論。
攤開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的理監事名單,理事長是柯文哲、副理事長張其祿、理事周台竹以外,其他理事名單都非「民眾黨公職」,包括另一名副理事長謝立功,理事許立民、曾燦金、陳學台、曲兆祥、潘東豫、杜震華、張五岳、鍾慧諭、林萬發、馮國豪、蔡富澧、謝政道、蘇素珍、傅家賢、楊文墅、林兆東等人。
擴大朋友圈,透過智庫重新凝聚「柯團隊」
此外,常務監事則是前台北副市長鄧家基,監事名單中包含陳秀惠、方銘健、葛樹人、余鑑昌、范楊松、梁秀菊等,僅有梁秀菊為民眾黨秘書處財務長,其他人也沒有黨公職身分。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理監事名單出現了過去曾經在柯市府任職,但後來「脫隊」的鄧家基、許立民、陳秀惠等人,外傳是與柯「不歡而散」,但現在似乎又透過智庫平台重新「歸隊」,如果再搭配上智庫協會理監事大多不具有民眾黨公職身分來看,「台灣新故鄉智庫」這個平台,現階段似乎是扮演擴大柯文哲「朋友圈」以及智囊團的重要角色,隨著大選腳步逼近,後續會如何發展,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