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來台買房「超嚴格」 走暗道會不會比較快?

陸資買房

中國大陸地產大亨馮侖2011年來台在淡水小坪頂推出「萬通2011」一案,卻因4成買家為陸資被內政部拒絕過戶,大陸富豪不服氣,跨海提出訴願,日前這群富豪們終於訴願成功,內政部證實將陸續發出44位的購屋許可函。

「潛規則」一人限購一戶明確入法

消息一出沒有多久,行政院又核定陸資來台買房辦法的相關修正案,訊息如此接踵而來,立刻挑起國人對陸資來台的敏感神經,質疑政府竟然鬆綁限制讓門戶大開。

「台灣總共才2千萬人,全大陸有13億人口,根本可以把台灣買下來了」、「管他開放幾戶,就是要讓陸客來炒房」,民眾不斷質疑陸資簡直快要可以買下整個台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首先是這次的修法重點,將一人限取得一戶自用住宅的規定入法。這看似陸資人人都能來買房,事實上我們得注意到,自2014年起針對陸資買地、買不動產已經實施總量管制,陸資每年買房的上限為400戶、土地上限則是13公頃,大約是3萬9325坪。

換句話說,就算中國大陸人再多,再怎麼買一年就是400戶。再看到一個數字,根據內政部統計,從2002年開放陸資來台買房至今年5月25日以來,一共有609件提出申請,目前經許可通過407件,其中一般住宅用是387件,陸資企業因業務需要取得者20件。換句話說,十五年半下來,陸資在台灣平均一年只有取得26件不動產。

除此之外,從2015年7月起,又多了一條集中度總量管制的限制,陸資取得同棟或同一社區的建物,以總戶數10%為限,也就是房地產業界私下所說的「萬通條款」。

明著過不了、暗著來的政府查不查

「針對陸資買房,政府早就把關得超級嚴格,」房地產專家、台北市庶民不動產協會秘書長邱太煊明確指出,像是一人限買一戶這項規定,事實上只是把過去投審會審查陸資的「潛規則」明確入法,政策並非放寬而是趨近嚴格,就算陸資再怎麼有錢也買不了。

再者,此次修法在陸資買房的事前審查、事後控管作業都更加強化。舉例來說,修正後的規範要求大陸買方要檢附大陸常住人口登記卡,因為上頭會記載職業、服務處等等,在確定黨政軍身分者不得買房的審查上更加便利;另外,在陸資取得不動產後,也需要受到定期查核,若有違反自住使用的規定,將會立刻廢止許可再限期移轉。

邱太煊表示,陸資來台灣買房,多是陸籍配偶在台購屋。「因為別忘了,我們還有『543條款』,」指的就是陸資在台購屋的不動產貸款最多5成、屋主每年在台停留時間不得超過4個月,以及3年內不得將房屋出售,「光是那4個月的規定,可能就嚇跑一堆陸資了,更何況台灣目前也沒有好的投資條件。」

總結來說,陸資要在台灣買不動產,檯面上的限制是愈來愈多,還要經過至少半年的審查期,顯然「超麻煩」。然而,檯面下陸資透過設立第三地公司,換個身分成為外資繞道來台;或是透過跟台商借名登記取得台灣房地產的消息,在市場上也早就不是秘密。市場上也有不少人也示警,一味防堵恐怕讓「暗著來」的人更多,就看政府有沒有魄力全面清查。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