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13屆衛生與經濟高階會議,以及今年度第2次衛生工作小組會議在8月3日至6日於美國西雅圖舉行。
健保署於7日發布新聞稿說明,亞太健康聯盟提出2大建議,第1是期待台灣增加健康照護投資,以利新藥、新科技引進及藥物適應症擴增,對健保給付協議等作業,建議訂定公共指引(public guidance),並落實保密協定(confidentiality),讓相關作業程序更透明、清楚,易於遵循。第2則為面對老化人口增加,未來期待能更深化在預防接種、健康老化等議題的合作。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於高階會議中透露,為加速新藥使用,我國將改採「平行審查」,食藥署跟健保署會同時啟動審查作業。
根據統計,現行新藥納入給付,平均需要耗時15個月,健保署希望能簡化審查流程,減少2-3個月的等待期,將新藥給付時間控制在1年內,讓病患不必苦苦等待,新制預計將於明年1月上路。
對此專家怎麼看?還有哪些要注意的事?
(延伸閱讀:健保給付1劑4900萬罕病用藥合理嗎?專家:背後突顯「這些問題」 籲政府勿顧大失小 )
新藥納健保等待期縮短至一年》藥師: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薛瑞元強調,為快速引進新藥品、醫材、技術,並提升審查效率,過去作法採2個階段,先由食藥署審核取得藥證後,再由健保署針對給付進行審查,為加速作業,將改採「平行審查」,食藥署及健保署同時啟動作業,讓國人有機會越快使用。
對此,台灣藥品行銷管理協會發言人、開業藥師沈采穎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以前甚至要700多天,現在可以縮短到一年,當然總是有進步啦,但是日本可能只要2、3個月,不會超過6個月,所以我們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沈采穎認為,過去審查新藥需要耗費比其他國家更長的時間,可能跟健保署的行政人力不足有關。「美國行政人力支出佔整個健保支出高達25%、日本也有20%,我們大概是在10%以下,是不是人力不足造成審查速度比較慢?」
不過她強調,「最重要的一點是,審查會比較嚴格、規範也很多,最後審核下來可能只有3成的病人可以用,因為經費有限。」
新制恐只有3成患者受惠,稅收盈餘應補健保缺口
沈采穎進一步指出,健保署應補足實質負擔不足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36%的缺口,「可是目前只有付到31%,其實目標是政府應負擔到40%,健保每年8000億總額預算是花費,不是法定收入。」
她表示,當然不可能一下提升到40%,但應該先補足到法定的36%,「政府該付的不付,然後說稅收盈餘很多,為何這邊不補足呢?講難聽一點就是要逼病人自費。」
她認為現在雖然審查速度加快,「但真正受惠的病患有多少?是不是真有實質的幫助?現在立委應該去查,為何不補足那落差的5%?政府稅收那麼多,怎麼不把這些錢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專家籲政府應先解決「2大問題」
沈采穎也提到,健保目前還是保小不保大,用在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平均一年花費新台幣200-300億,「我一直講應該讓病人自我用藥,但醫師又反對。不過我也能理解醫師的診察費太低,第一個應該提升醫師的診察費,才不會讓醫師需要以量取勝,醫師也不會過勞,台灣醫師點值跟國外比,專業給付真的太低。」
她強調,平行審查看似是一項德政,但受惠的族群仍有限,「真正需要的病人以為可以用,結果發現自己不符合規範,因為經費不足,恐變成看得到吃不到,政府不應一再壓榨專業人員。」
第二點,沈采穎認為應解決缺藥、砍藥價問題,有藥師指出今年藥品許可證註銷最多,「現在政府就繼續放任不去協商、不解決缺藥問題。」她呼籲,指示藥應以每年至少5%以上的比例退出健保,並於10-20年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