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我在土耳其的黑海邊,看到烏克蘭的穀物貨船密集羅列在海上,等待安檢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向歐、亞、非國家出口。當時海面呈顯繁忙的平靜,儘管黑海另一邊的陸地,戰爭的砲聲和轟炸,已持續一年有餘。沒想到幾個月後,黑海變成凶險戰事的匯集。
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烏克蘭港口進行海上封鎖,使世界小麥第五大出口國無法運輸農作,可說劫持世界穀物貿易很大一部分,也推高全球糧食價格。接著,由聯合國發起,土耳其居其中主導的「黑海糧食倡議」(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乃為糧食安全,避免將飢餓武器化。
去年11月,澤連斯基以視訊向在印尼峇里島舉行G20會議的與會者,發表結束俄烏戰爭的 「和平方案」(peace formula),提出10個方案步驟,其中一案即包含「糧食安全」。
在2022年7月促成的「糧食倡議」,俄烏雙方並沒有彼此簽署協議,而是在聯合國見證下,烏克蘭與土耳其進行簽署,俄羅斯也與土耳其簽署。然後在伊斯坦堡建立「聯合協調中心」,由交戰雙方、土耳其和聯合國共同組成,負責檢查進出烏克蘭港口的船隻沒有夾帶武器。第一次簽署的有效期是120天,後來陸續延期。
土耳其所以在倡議初始介入,乃因1936年的「蒙特勒海峽制度公約」載明,土耳其有權控制兩個進出黑海的管道,即博斯普魯斯(Bosporus)海峽和達達尼爾(Dardanelles)海峽。在俄烏開戰初期,土耳其就禁止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艦使用該海峽,同時要求盟友不要派遣軍艦,阻遏黑海戰艦的增長,頗受各界肯定。
足以掌控黑海一直是俄羅斯的目標,所以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奪取或摧毀烏克蘭大部分海軍。然後,在去年全面入侵初始,基本上消滅了剩餘力量;其中,烏克蘭的海軍旗艦——護衛艦格特曼·薩蓋達奇內(Hetman Sahaidachny),為了不被俄軍俘獲,選擇自沉。
土耳其發了戰爭財
俄羅斯以武力和口頭威嚇「封鎖」了黑海,也讓不想被戰火波及的民間貨船進入觀望,畢竟當時航行在黑海,如被飛彈襲擊,終究得不償失。
試圖在戰爭期間重建海軍,對烏克蘭來說無比艱難。目前只有美國提供的少數河流巡邏艇,由海軍操控,航行在第聶伯河上。烏克蘭南部海岸附近的黑海地區,仍為俄羅斯海軍主導。不過,烏克蘭還是從陸上找到抵抗方法。去年,一枚導彈自陸地發射,擊沉俄羅斯在黑海的旗艦「莫斯科」號。
利用海峽地理優勢掐住黑海出口的土耳其,則在仲介「糧道」過程獲利。
一個週日下午,在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渡輪上,我和坐在對面兩位土耳其男性閒談,發現其中年級比較小的男性是老鄉的兒子,他到伊斯坦堡乃因「糧道」提供了新的工作機會。
烏克蘭大部分穀物都在土耳其加工,再以更精緻型態,比如麵粉,出口到非洲和中東。住在博斯普羅斯海峽亞洲那邊的這對「叔侄」,就在位於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附近的農作物加工廠工作。
烏克蘭在戰前早在自己的水域佈設水雷,防止俄羅斯進行兩棲入侵。為了使用糧道,替貨船開闢運輸走廊,便將一些水雷清除,這也讓烏克蘭必須時時警覺,防止俄羅斯海軍趁隙襲擊。
烏克蘭因應糧道不同階段的變通作法
戰爭期間,烏克蘭一直通過鐵路、公路和多瑙河駁船等,建立替代路線,但仍不足彌補黑海港口運輸的總量。為了加強運輸承載,如果黑海完全無法通行,烏克蘭必須通過鐵路將貨物送到波蘭港口,但在邊境需要重新裝載,因為鐵路軌距從1.52米變為歐洲的1.435米。
在俄羅斯片面終止協議不到一個月,烏克蘭於8月10日宣布,將為進出黑海港口的船隻設立臨時走廊,這個計畫是烏克蘭海軍第6號航行命令,宣布了民用船隻進出烏克蘭黑海港口的臨時新航線,主要用在喬爾諾莫爾斯克(Chornomorsk)、敖得薩和南方港(Pivdennyi)的民用船隻,一旦船東或船長確認做好航行準備,將被允許通行。
烏克蘭向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路線,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承認烏克蘭享有國際海事法保障的自由商業航行權,海事組織也呼籲俄羅斯遵守國際公約,停止對黑海商業航運進行威脅。
黑海的控制掌握著烏克蘭的命脈,對它的爭奪,至今一直在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