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優點改善缺點 外籍人才才有意願留台就業

社會議題

(讀者投書-作者為一位27歲在台工作的馬來西亞僑生。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台灣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趨勢,促使薪資不漲、人才外流趨勢日益嚴重。有鑑於此引入國外人才以填補台灣的人才外流缺口乃必要的途徑。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年度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高達11萬人。同時,境外生佔總學生人數達8.27%。若依國籍區分,來台修讀學位前5名的國家分別為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越南。其中以東協10國學生人數占僑外生總數的39.21%。近年來,馬來西亞的僑外生人數屢居首位,並於104年創新高達14,946人。由此顯示,延攬僑外生在台就業為彌補台灣人才外流重要管道之一。

台灣的優勢在哪?

欲談提升僑外生留台就業意願,必須先了解台灣的優勢。

近期隨著美國升息舉動導致東協各國貨幣陷入疲乏狀態(馬來西亞為例:從1馬幣兌9台幣逐漸下滑至1馬幣兌7台幣;泰國為例:從32泰銖兌30台幣下滑至34泰銖兌30台幣;印尼為例:從12840盧比兌30元台幣下滑至13240盧比兌30元台幣),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形成了台灣優勢之一。此外,台灣市場規模亦是吸引僑外生在台就業之誘因。諸如,台灣擁有的一些工業設備東協各國未必擁有;台灣擁有的一些新興產業東協各國未必擁有,透過留台就業並將台灣的新興產業與技術引進東南亞國家乃吸引僑外生留台就業的誘因之一。

僑外生留台就業面對的趣事與困境

僑外生留台就業說難非難說易非易。

根據勞動部規定,僑外生在台工作須接受工作評點考核,需達70點方能留台就業。先不細談華語文能力與薪資點數認證。學歷方面,學士學位為10點,碩士學位為20點。他國語言能力,1種語言為10點,2種語言為20點(即除華語外其他語言皆可納入評點,英文算1種,而該國的語言則屬另一種,如:泰語、馬來語、印尼語、越南語等,只需附上高中成績證明即可通過認證)。最後,他國成長經驗為10點(即以來台就讀分發書以換取10點)。換言之,一位大學畢業的僑外生,最基本已有40點。

但為何先不談薪資計算與華語能力認證?因為這兩項評點存在許多灰色地帶。

按勞動部規定,僑外生在台求學選修的華語文課程可納入評點認證(華語課程分數達80分以上計算30點,70至79分為25點,60至69分為20點),但若該課程掛在通識領域內則不納入計算以及科目名稱無法辨識為華語文課程則需學校提出額外證明。試問台灣共有158間大專院校,每所大學開授課程相異,何以曉得華語文課程能否納入認證?至今勞動部也無法給予詳細說明。

根據勞動力發展署專員說明,需要繳交文件後,再進行調查,方能知道該課程能否納入評點認證。雖然,台灣推行國家華語測驗可認證華語文能力評點(華語文測驗進階級為20點,高階級為25點,流利級為30點),報考華語測驗也並非難事(華語測驗高階級相當於台灣國中的國語程度),但對僑外生而言,若學校華語文課程可通過評點認證,又何需報考國家華語測驗?無奈至今卻無法判斷學校華語文課程可否納入評點計算,形成一種兩難局面。

更有趣的是,依照勞動部規定,若在政府機關工作(如:中央研究院),以及科技部計劃的專任助理則不受評點機制管制。換言之,若在上述單位工作,則無需擔心評點的問題。

另一方面,近期經濟委員會排審行政院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其中備受爭議莫過於第19條外國實習生與薪資4萬7千元的限制。雖然網路上許多流言蜚語,但需留意此規範並不涉及在台求學的僑外生。

按勞動部規定,僑外生在公領域就業,薪資若比照科技部計劃則不受評點管制,但在私領域薪資達4萬7千元則不受評點管制。換言之,僑外生若月薪達4萬7可無需理會「配額評點制」。同時,按評點考核內容,僑外生薪資若達31,250,則有10點,3萬5以上則有20點。綜合上述,顯示出一位大學畢業的外籍社會新鮮人在台就業並非難事,40點加華語測驗30點或20點再加薪資10點,絕對符合法定規範70點。

台灣有何改進之處?

雖然法定規範僑外生在台就業並非難事,但仍有一些改進之處。

首先,資訊不對稱的改進。僑外生應徵時必定被詢問有關僑外生在台工作限制的事宜,如:「僑外生在台工作好像有些限制吧?你有確定你能在台工作嗎?」倘若僑外生不熟悉留台工作的規範,則無法給予面試者回答。同時,許多公司與機關並不熟悉僑外生留台工作的程序與規範,反倒需要僑外生給予解說。由此顯示,台灣雖已放寬僑外生在台就業的限制,但無奈宣傳不足,導致外界並不了解僑外生在台就業法規,形成資訊不對稱局面。

其次,勞力署職務規劃的改進。負責外國人申請業務的勞動力發展署內主要設置櫃檯收件,並無設置櫃檯解說,欲詢問一切外國人申請作業事務,即便抵達該處也只能透過電話分機聯繫,並非面對面解說,特別是有關評點機制事宜。

其三,華語文能力認證規劃。如前述,大學的華語文課程可否認證取決於勞動部決定。若制定明確規範可讓僑外生在台求學時期轉為報考國家華語測驗,可降低僑外生對於評點機制疑惑。其四、綜合所得稅手續改進。

按國稅局規定,外籍人士在台未滿183天需繳交18%綜合所得稅,反之則比照台灣民眾稅率。但一些機關或公司(特別是學校)會先行扣除18%的稅率,待隔年再讓外籍人士自行辦理退稅。相反地,一些公司則不先行扣稅,並讓外籍人士隔年自行報稅。倘若統一處理稅務程序,一方面可減輕公務員作業程序,另一方面亦讓外籍人士了解稅務程序。

其四、高報低收的管控。雖說僑外生在台就業70點規範並非障礙,但難免一些僑外生未達標準(如華語認證20點或25點且薪資未滿3萬1)。依照台灣最低月薪規定為21,009,一般外籍社會新鮮人月薪未必達3萬,促使一些公司採非法手段高報薪資,但實際給予的薪資卻低於3萬,形成高報低收的現象。

最後,各國僑外生差異。誠如前述,近期東協各國貨幣疲軟,促成台灣優勢之一。但並非各國貨幣擁有下滑趨勢。以港澳為例,香港最低時新為34.5元(約134元台幣),若換算,最低月薪則大約3萬台幣左右。澳門最低時新為30元(月113元台幣),雖比台灣時新低,但最低月薪為6240元(約23,500台幣)。

由此可見,港澳的最低薪資已超越台灣最低薪資(21,009元台幣),這可能間接降低港澳僑生在台就業的意願,但若要解決此問題則必須提高最低薪資。同時,根據中華民國主計處統計,外籍人士在台就業於105年已達6萬多人,其中以東南亞國家居多,分別是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由此顯示,願意留台工作的僑外生主要是東南亞國家的人民。

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力致推行新南向政策,目的希望將台灣產業推廣至東南亞國家。基於來台僑外生人數比例、在台就業外籍人士比例,顯示出願意來台就讀與就業的僑外生主要聚焦在東南亞國家,倘若東南亞國籍僑外生紛紛留台就業,既可協助台灣產業打入東南亞市場,進而達成雙贏局面。當然,在執行過程中台灣仍存在少許可改進之處,若彌補缺口必能夠提升台灣產業與人力資源的競爭力。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