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陷債務泥淖 大量舉債蓋基礎設施 最窮貴州有1700座橋樑11座機場

中國經濟

幾十年來,中國大舉投資蓋工廠、摩天大樓和道路,來推動經濟發展,這一模式帶動40年非凡的增長時期,使中國擺脫貧困,成為出口實力稱霸全球的巨頭。

如今,這個模式已經被打破了。

解封了,文山州卻花費數百萬美元蓋新方艙

近日《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分析,中國大量舉債建設基礎設施,已不再有意義,因為中國深陷債務泥沼,無計可施,中國部分地區的橋樑和機場變成養蚊子場所,數百萬戶社區大樓空置,投資報酬急劇下降。

麻煩的地方不僅限於中國慘淡的經濟數據,還延伸到遙遠的省份,包括最近,雲南省文山州表示花費數百萬美元建造一座新的方艙醫院,其面積接近3個足球場,但是今年1月中國已經結束清零防疫措施,世界去年就已擺脫大流行。

其他地方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由於私人投資低迷和出口疲軟,官員表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借貸和建設來刺激經濟。

經濟學家現在認為,中國經濟進入大幅放緩的時代,不利的人口結構正在老齡化,以及中國對抗美國為首的盟國陣營,分歧擴大,使情況變得更糟,傷害外國投資和貿易,經濟疲弱不僅疲軟一段時期,而是漫長黯淡時代的開始。

中國經濟增長2030年將跌至2%

哥倫比亞大學專門研究經濟危機的歷史學教授圖茲 (Adam Tooze) 表示:「我們正在見證經濟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大轉變。」

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國際貨幣基金(IMF)預計中國未來幾年GDP每年增長率將低於4%,不到過去40年大部分時間的一半。

倫敦的研究公司凱投顧問(Capital Economics)預計,中國的趨勢增長率已從2019 年的5%放緩至3%,2030年將跌至2%左右。

按照這樣的速度,中國將無法實現習近平主席2020年設定2035年經濟規模提升一倍的目標,使中國更難脫離中等收入新興市場行列,意味說,中國永遠不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是北京長久以來的野心。

這次中國經濟真的崩潰了

此前,許多預測中國經濟崩潰都失去準頭,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產業,提醒大家,中國仍有主導市場的能力。

與美國的緊張關係,會促使中國加速人工智慧(AI)和半導體等技術創新,開闢新的增長途徑。如果北京願意的話,它仍然可以利用債務槓桿來刺激經濟增長,例如擴大財政支出。

即便如此,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時期,以前刺激增長方法的效益遞減。

其中有些病根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經很明顯了。北京增加借貸和繁榮的房地產市場得以保持增長,房地產市場在某些年份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以上。

內外景氣差,衝擊中國經濟

目前,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西方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銳減,中國借貸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

近幾個月來,前景明顯黯淡。 製造業活動萎縮,出口重挫,青年失業率創22%歷史新高,整體經濟陷入通貨緊縮,中國昔日最大建商碧桂園處於破產邊緣。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北京不採取更積極的刺激措施,也不採取有意義的措施重振民營企業的冒險精神,中國經濟放緩會像滾雪球迅速陷入長期停滯,就像日本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所經歷的那樣,當時日本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導致數年的經濟停滯:物價下跌的通縮和經濟增長有限。

然而,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在達到富裕世界地位之前將進入這樣一個時期,人均收入遠低於更發達的經濟體。2022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約12,850美元,低於目前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國家的最低門檻13,845美元。2022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約為42,440美元,美國約為76,400美元。

中國前景比日本泡沫破滅後更差

中國經濟疲軟,也會削弱民眾對近幾十年來最有權勢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支持,目前沒有跡象表明民眾組織反對勢力。

一些美國分析人士擔心,北京可能對內更加壓制、對外更加咄咄逼人,採取這些方法來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從而增加發生衝突的風險,包括可能與台灣發生衝突的風險。

中國官員已採取一些溫和措施,來重振增長,包括降息,並承諾如果情況惡化將採取更多措施。外交部發言人8月16日表示,某些西方政客和媒體誇大炒作中國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面臨的困難。事實會證明他們是錯的。

中國經濟轉變,代表一個驚人的變化。自鄧小平於1978年開啟「改革開放」時代以來的40年裡,中國擁抱市場力量並向西方開放,特別是吸引國際貿易和投資。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均收入增長25倍

世界銀行統計,那40年期間,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25倍,使8億多人擺脫貧困,佔世界減貧總量的70%以上。中國從飽受飢荒困擾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

學術界對中國的崛起如此著迷,以至於一些人稱之為「中國世紀」,即中國主導世界經濟和政治,類似20世紀被稱為「美國世紀」。

中國經濟的繁榮受惠於異常高水準的國內基礎設施和其他硬體資產投資,從2008年至2021年的13年間,這些投資平均每年約佔GDP的44%。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準為25%,美國約20%左右。

如此巨額支出的部分原因是「金融抑制」制度,其中國國營銀行將存款利率定得很低,讓它們可以廉價籌集資金,為建設項目提供資金,促使中國建成數萬英哩的高速公路、數百座機場和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路。

逾1.3億戶公寓無人居住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過度建設的弊端變得非常明顯。

根據中國西南財經大學一項研究,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城市約有五分之一的公寓,即至少1.3億戶公寓無人居住。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南部海南省儋州的一個高鐵站耗資 550萬美元(約1.7億元台幣)建造,但由於乘客需求太低而從未投入使用,海南省政府表示,繼續開放該站將帶來巨大損失。

貴州是中國最貧困的省份,去年人均GDP不到7200美元(約22.1萬元台幣),卻擁有1700多座橋樑和11座機場,比中國四大城市的機場總數還要多。截至 2022 年底,該省的未償債務估計高達3,880億美元(約12兆元台幣),4 月份被迫向中央政府請求援助以支撐雲南省的財政。

最窮的貴州有1700多座橋樑和11座機場

貴州是全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擁有1700多座橋樑和11座機場,超過中國四大城市的機場總數。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表示,中國經濟的崛起與許多亞洲經濟體在快速城市化的經歷類似,也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在二戰後經歷的重大投資經歷相似,基礎建設推動增長。

但是由於基建過剩了,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現在必須投資約9美元才能實現GDP增長1美元,而10年前代價不到5 美元,1990 年代只要3美元多一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霍夫曼(Bert Hofman)表示,民營企業的資產報酬率從5年前的9.3%大跌至3.9%;國企的報酬率從4.3%跌至2.8%。

民企的資產報酬率大跌至3.9%

與此同時,中國勞工的生產力持續萎縮,霍夫曼的分析顯示,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生產力的提高約佔中國GDP增長的三分之一,而過去10年,這一比例下滑至不到六分之一。

許多地方的解決方案是繼續借貸和建設。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到2022年,中國的債務總額(包括各級政府和國企積欠的債務)攀升至GDP的300%,超過美國的水準,從2012年的不到200%大幅上升。

大部分債務是由市府承擔的。IMF表示,由於北京直接借款融資基建項目的能力有限,它們轉向表外融資工具,預計今年這些工具的債務將超過9兆美元。

紐約的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估計,地方政府的融資公司中,只有約20$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履行短期債務義務,包括國內外投資人買進的債券。

back to top
navbar logo